第87章 折子 ……(第4/6頁)

張廷玉的病漸漸好了,也就沒再上折子來了。

皇帝看他終於識趣,就讓人去送了幾件瓷器給張廷玉,代為探望。

第二天蘇葉過來禦書房發現皇帝又生氣了,他簡直跟河豚一樣,每天都氣鼓鼓的,頓時有些無奈。

皇帝今天又生氣什麽啊?

她看了李玉一眼,李玉低頭看了眼自己腰上的玉佩。

蘇葉就明白,又是張廷玉的事叫皇帝不高興了。

她低聲吩咐李玉幾句,讓小太監去承乾宮取來茶葉。

蘇葉親自泡了一壺,斟了一杯到皇帝手邊。

皇帝看也不看就喝了一口,險些咽不下去:“什麽玩意兒,這麽苦?”

蘇葉連忙笑道:“皇上,這是苦茶,最是下火。”

皇帝如今火冒三丈,不就需要下火嗎?

聞言,皇帝沒好氣看了她一眼:“頑皮,沒見朕這會不痛快嗎?”

蘇葉走到皇帝身邊給他順氣道:“臣妾最近每天來看皇上都在生氣,這麽氣下去可不好,不如請院首過來給皇上把把脈?”

皇帝擺擺手道:“院首三五天就會來請平安脈,朕沒什麽事。”

只是生氣傷肝,他到底還是收斂了一點,免得真把自己氣病了:“還是這個張廷玉,朕給了賞賜,他不親自來謝恩,只讓兒子張若澄過來磕頭,是幾個意思?”

張廷玉這是不把皇帝放在眼內了嗎?

蘇葉想著張廷玉不會是病剛好,腿腳不方便進宮來?

只是看皇帝的樣子,估摸著還派人去查過,張廷玉應該是能走,才會這般生氣的。

蘇葉就無語了,張廷玉最近究竟怎麽回事?

以前鄂爾泰大人還在的時候,兩人爭鋒相對一段時間後,張廷玉就學聰明了,開始韜光隱晦。

後來鄂爾泰一死,張廷玉也就趕緊辭官保命,走得是瀟灑果斷。

要不是皇帝另外留下了張若澄,估計張家以後就更低調了,跟朝堂的關系不大。

怎麽如今張廷玉辭官幾年,又開始鬧著這配享太廟之事?

蘇葉有些想不明白,也可能這是張廷玉最後的執著。

他風光多年,又協助三朝帝王,看重身後名,為此不惜得罪皇帝也想得到一個保證。

蘇葉以為皇帝生氣過後就算了,這事就這麽過了。

畢竟張廷玉作為輔政大臣最後一個全身而退的,要是連他都沒能有個好下場,必定叫朝臣們心寒,皇帝的名聲也就不太好聽了。

誰想到皇帝在禦書房生氣發作的事,不知道怎的傳到軍機處那邊,叫汪由敦知道了。

汪由敦曾是張廷玉的學生,他能進軍機處還是得了張廷玉的舉薦,自然對這位老師十分恭敬體恤。

一聽皇帝因為張廷玉沒親自去謝恩而發火,他就在下值後偷偷跑去張府告知。

張廷玉一聽就有些慌了,以為鬧得皇帝不悅,以後要大發雷霆,很可能要發作張家。

自己的兒子張若澄還在皇帝手底下辦差呢,要出什麽事他第一個逃不過,於是張廷玉就換上官服,心急火燎進宮來拜見皇帝謝恩了。

蘇葉還是後來才知道的,高貴妃也唏噓道:“張大人是真的老糊塗了。”

這話蘇葉是贊同的,張廷玉之前不進宮謝恩已經是糊塗了,後來接到消息又突然進宮去謝恩,皇帝當然納悶,然後就懷疑有人給張廷玉透露消息。

宮裏的消息不到一天就傳到張廷玉耳邊,那麽皇帝身邊是不是有張廷玉的釘子,事事盯著皇帝的言行,皇帝能不氣瘋嗎?

蘇葉在心裏默默給張廷玉點了個蠟,這位老臣別說死後配享太廟,皇帝不把他和張家弄死都算仁慈了。

想來張廷玉這個遺願終究要徹底泡湯的,還連累了軍機處的學生。

果然皇帝訓斥了汪由敦,把人踢出軍機處還不夠,直接送去刑部審問。

他隨意把皇帝的消息告知宮外的張廷玉,就是犯了大忌。

皇帝不能處置張廷玉,還不能處置他的學生嗎?

好在張若澄沒參與進來,皇帝就輕輕放過了他。

出乎蘇葉意料之外,皇帝居然跟張廷玉承諾會遵照先帝的意思讓他配享太廟。

張廷玉感激涕零,離開皇宮的時候還在宮門顫顫巍巍叩頭後才離開。

蘇葉原本還有些想不明白,轉頭躺著午睡的時候忽然一個激靈坐起身,把春寧嚇了一跳。

“沒事,我想起了什麽,這會兒又想不起來了。”

她重新躺下,翻過身卻睡不著,想到皇帝這一手真夠損的。

嚴懲了汪由敦,卻沒動張家,甚至讓張廷玉如願了。

張廷玉作為老臣桃李滿天下,不止汪由敦一個學生。

汪由敦這個學生為了讓張廷玉如願,丟了軍機處的職務,沒了烏紗帽,很可能小命不保,連家裏人都要受到牽連。

偏偏張廷玉能心想事成,學生卻賠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