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2頁)

大家一聽村長說這人是縣太爺,又見村長跪下了,也紛紛站起來,準備跪下了。

縣太爺趕忙道:“大家不用多禮,先聽我說。”

頓時,準備跪下的人打住了,縣太爺的話,村民們還是很會聽的。

縣太爺看了一圈:“請問這裏是秦放秦將軍家嗎?”

眾人一聽,紛紛讓開,看向秦家人。不過從縣太爺的問話中,他們也聽明白了,秦放好像不是犯事,縣太爺好像是來慶祝的?

秦爺爺走到人前,恭恭敬敬道:“草民是秦放的爺爺,見過縣太爺。”

縣太爺上前一步,趕忙扶住他,沒讓他行禮。縣太爺跟著道:“老爺子不用多禮。秦將軍功在社稷,立了大功,皇上封了秦太太和秦老太太誥命,眼下宣傳聖旨的官人正在外面候著,本官去請人進來。”在齊國,官人即官者,就是太監,太監又稱宦官,故而有官人、官者這一稱呼。

很多老百姓不知道一些誥命是什麽意思,但是在百裏村知道誥命意思的老百姓還是挺多的。因為百裏村有童生,有讀書人,所以大家閑談的時候也會談到秀才、舉人當官的之類的。故而知道,家裏兒子如果有出息了,當官了,是可以為母親請封誥命的。

不過,誥命極少會請封給祖母的。

秦爺爺對這方面也是有些了解的,去年孫子回軍營之後,知道孫子成了七品千夫長之後,秦爺爺就經常向童生了解一下官場的事情。雖然童生知道的也極少,但是好歹也比秦爺爺知道的多。

“這……”秦爺爺都傻了,大孫子為他阿母和奶奶爭了誥命?還是兩個?這是多大的官啊?秦爺爺有些反應不過來,他看向黃虎子。

黃虎子上前,扶住了秦爺爺:“您別擔心,將軍這次的確是立了大功的,咱們先請官人進來。”

聽黃虎子說大孫子的確是立了大功的,秦爺爺就松了一口氣,他對縣太爺道:“多謝縣太爺告知,有請官人。”

縣太爺看了黃虎子一眼,對大家道:“官人攜聖旨而來,大家退讓。”

接著一名太監舉著聖旨進來了:“聖旨到,秦放之生母秦李氏接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下來太監念了什麽,大家聽不懂,秦母也聽不懂。太監念完了給秦母的冊封聖旨,又念了給秦奶奶的冊封聖旨。念完之後,看著她們道:“兩位孺人,請接旨。”

秦母慌慌張張的道:“民婦接旨,謝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秦奶奶見狀,也跟著道:“民婦接旨,謝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監見狀,也沒有說她們的禮儀不規矩,知道她們是沒有見識的婦人,他也不會諸多挑剔。太監把聖旨給了她們,說了幾句場面話:“秦將軍前程似景,兩位孺人日後的福氣也會越來越好,咱家在這裏,就提前跟秦家說恭喜了。”

秦奶奶忙道:“您真是客氣了。今日……今日咱們家在擺流水席,慶祝阿放成了將軍,也感激朝廷對阿放的看重,您遠來是客,還請上座。”

太監道:“謝過孺人,皇上還等著咱家回復,咱家就不打擾了。”

秦爺爺忙道:“官人一路勞頓,咱們家連杯茶水都不請太不像話了,還請官人進內堂喝杯茶水再走。”

太監笑了笑:“那就恭謹不如從命了。”

秦爺爺帶著太監進了屋裏,秦奶奶趕忙去倒了一杯糖水。太監端起糖水,象征性的喝了一口:“茶水已喝,咱家真要告辭了,若是將來有緣,說不得咱們還能在京城相見。”

秦爺爺趕忙送上一個荷包:“今日家裏擺流水席,咱們這裏的規矩,客人都要領喜錢,沾沾家裏的喜氣,還請官人不要拒絕。”秦爺爺這話說的高端,別說太監不會拒絕,就是拒絕也說不出一個好的理由。

不過,這都是場面上的話,大家心知肚明。太監拿了荷包,塞進袖子裏:“那咱家告辭了。”拿慣了賞錢的他一接到荷包,感覺裏面輕飄飄的,就知道裏面肯定是銀票了。而會用銀票的,這金額肯定不會小,所以太監的心情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