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第2/2頁)

三號小子道:“見過夫人、見過小公子。”

他行禮最是規矩和規範了,面上沒有表情,眼中透著一股倔強,但是也沒有不服氣和憎恨。他雖然是官家少爺出身,但是家裏的女眷不能稱夫人,也就是誥命沒有眼前的夫人高,故而他向她行禮,也是應該的。他曾經的家裏是小官,不過也是官家,所以有些規矩尊卑是刻進骨子裏的,對於身份高貴的人,他們很有眼色的不會擺譜。

楊海燕有些意外,她看著眼前的男孩,琢磨著問:“從主子到奴才,你心中可是怨恨?”

三號小子一愣,沒有想到這位夫人會這樣問,他坦誠:“沒有怨恨。”

這下楊海燕好奇了:“為什麽沒有怨恨?當少爺的時候享受富貴,現在變成了下人,不會覺得自卑難過嗎?這樣一比較,不會覺得憤怒不公平嗎?”

三號小子不知道這位夫人為什麽會這樣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覺得不公平,如果說不公平,比小子遭受更多苦難的人很多。而且,我前十幾年既享受了父親帶來的富裕生活,而今他做錯了事情,我要承擔他帶來的處罰也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他沒有怨過家人。

楊海燕頭一次見到這麽通透的人,別說一個才十二歲的孩子,就是再大點的,也不見得想的這麽快。可這孩子說的話十分有道理,有些事情是因果,你牽連到因,就要承擔果。別說什麽你願意不願意的話來,這純粹是借口。

楊海燕笑了笑:“牙婆,繼續吧。”

牙婆接續介紹:“這四號小子今年十歲,也是出自罪臣之家,那罪臣犯罪被貶為平民,家財被沒收,故而把家中的下人賣了大半,像這樣十歲小子,不能幹力氣活的,自然不會留下。”

官牙就有一個好處,下人的來歷記載的清清楚楚,當然,這些來歷是不是百分百正確楊海燕不知道,但至少明面上是沒有問題的。若是有問題,也不關他的事情。

“還有這五號小子、六號小子、七號小子,和四號小子一樣,出自同一戶罪臣之家,年歲都相仿,他們之前都是伺候那戶人家的少爺的。”

楊海燕一聽:“連著四個都是同一戶主家的,那主家可是京城的?京城進來有官員犯了這等事情?”

牙婆道:“那罪臣倒不是京城的,是京城管轄下的一個縣城,就在隔壁,那罪臣是那裏的縣令,犯的是貪汙罪。”雖然是貪汙罪,但因僅僅是貪汙,沒有傷及其他,所以才沒收家財,沒有要了那官員的命。

這些明面上的事情,一打聽就知道。其實,很多罪臣家出來的下人,都是押到別的地方去賣的,因為同一個城裏賣,有些家裏不願意買。

但過濾律法都認同這個買賣,便是把罪臣家的仆人買去了,別人也不會說什麽,有些人就是心裏不想買。

楊海燕問:“你們四位除了識字之外,有別的優點嗎?或者拿手的本事都行。”

那四個人搖搖頭,他們以為就是少爺的貼身小撕,陪玩的,所以哪來其他的本事?

牙婆見狀道:“接下來是八號小子,這小子今年九歲,老家鬧饑荒,父母去了,和兄嫂一起逃難途中賣掉的。”

楊海燕道:“這種典當販賣親人,國家律法不是禁止的嗎?”

八號小子主動道:“回夫人,是我自願的,我家中父母去世了,我年歲還小,兄嫂連自己的孩子都養不活了,更不論要養我,所以我同意把自己賣了。因為死契銀子多,我就買了死契。”

楊海燕吃驚,還能把自己賣了?有些類似於洪叔的經歷,不過這孩子也有幾分膽識和魄力。“你把自己賣了死契,就從兩名變成了奴才,只能一輩子是奴籍了,你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