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下公卿(第3/4頁)

威脅的意味也很明顯,如果藤原齊敏不照著做,小野右門必然南下,先將藤原齊敏這國司擒拿入牢房。

小野右門信裏說的直白,國難之際,他只聽征夷大將軍之令。

那意思,藤原齊敏想靠父親左大臣藤原實賴權勢威嚇他的話,全是白饒。

藤原齊敏當時嚇得都抖成篩糠了,馬上喊來深田恭子,竟然提議和深田恭子,夫妻倆一起逃去京都。

陸寧當時跟著深田恭子,看得很有些無奈,京都公卿的糜爛,藤原齊敏身上可見一斑,而尾張國現今局面,顯然全是深田恭子一人策劃而來,只是做事情,要打著藤原齊敏的名號罷了。

深田恭子看到這封信,卻是大喜。

“左大臣該當正愁沒有依據,這封信便是明證!”

在小野好古號稱征募了十萬義眾伐齊之時,京都,卻漸漸有流言蜚語傳出。

什麽小野好古要去關東擁兵自重啊,其只聽從右大臣源高明之令,而不將天皇看在眼裏啊,等等。

小野好古用十萬眾的虛稱來提振士氣,但在京都,卻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自是他所料不及的。

而不消說,這些負面信息,都是左大臣藤原實賴及其幕僚、攀附者散播出來的。

但殺傷力,應該不小。

因為藤原實賴的對立面,也是小野好古的知音、提拔者,右大臣源高明,是曾經的十皇子,當今村上天皇的親哥哥。

和藤原實賴等這些祖上皇族血脈不同,對源高明,村上天皇自然有些提防。

畢竟,自稱新皇的平將門之亂,才剛剛過去二十年。

實際上,歷史上源高明也是被藤原實賴構陷謀叛之罪而被扳倒,雖然留得了性命,但也徹底成了京城的邊緣人物。

只是,藤原實賴的幕僚及攀附者們,雖然搞得京城沸沸揚揚,但畢竟只是流言。

而小野右門這封信裏,便有他只聽命征夷大將軍小野好古這類字眼。

雖然本意是表決心,威嚇藤原齊敏,但落在有心人手裏,自然可以大作文章了。

是以深田恭子看到這封信,不驚反喜。

陸寧當時就覺得有些無奈,怎麽感覺,現今的平安京,跟歷史上南宋一般呢?

當然,從對國土的認可來說,南宋對中原的看法,和現今京都對出羽、陸奧的看法,也截然不同。

在京都公卿們眼裏,怕是出羽陸奧本就可有可無,以前是蝦夷之地,現今給了齊人也沒什麽,只要齊人莫再西侵破壞他們的奢靡生活便可。

平民百姓,就更是無所謂了。

哪怕南宋時,其實,江南的士大夫、民眾,大多數對北伐也不太感興趣,只想守住一畝三分地安逸生活。

這也是和派一直比較占優的重要原因。

就更莫說現今對出羽、陸奧本也沒太強國土歸屬感的京都了。

不過,深田恭子看到這封信開心是開心,私下也問陸寧,如果小野右門率眾來襲擊尾張國,能有幾分把握守住?

根據一些情報信息,為小野東征軍斷後的小野右門,最少也有兩三千眾,現今盤踞在和尾張國接壤的南部美濃國。

深田恭子的問題一時令陸寧難以回答,畢竟小野右門具體的兵力己方都是靠揣測,更莫說小野右門真來襲擊尾張國的話,己方算是以弱對強,戰場形勢就更是瞬息萬變難以估量。

不過陸寧自然給深田恭子打氣,說實在不行,還可以向東海百行請求更多的雇傭兵。

深田恭子大喜,這才自己以齊敏的名義寫了封信,派了使者,連帶小野右門的信,一起送去了京都。

而從此,深田恭子嘴裏就開始有了“逆流”和“清流”一說。

小野好古、源高明等亂臣賊子是逆流,意欲撥亂反正,結束這場無謂戰事同時驅逐叛逆的是“清流”。

這應該便是她假托丈夫名義,給左大臣藤原實賴寫信時,闡述的觀點之一。

勸說尾張國的地方豪強歸附,也用上了“逆流”、“清流”一說。

如對這丹羽成行,又是這套說辭。

“現在,三江地、美濃地,都是一片鼓噪響應小野好古逆流的聲音,難道丹羽君不想在這個大時代,奏響一曲清流麽?”

深田恭子微笑著,不得不說,這個女人最近意氣風發,氣勢也越發有壓迫感,笑容,也就越發精致,笑靨之中,和服貴婦,整個人都變得更加亮麗。

這句話,也令陸寧馬上想到,深田恭子怕是對美濃國和三江國都有了些想法。

這可不是織田信長的擴張路線嘛,當然,不管誰做了尾張之主,想做大做強,初始戰略方針,應該都是如此。

丹羽成行的臉,越發的冷,看著深田恭子,他緩緩道:“齊敏大人,受你唆擺,越來越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