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2頁)

幾人被她吵得頭疼,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宋逾。

李蔓擢擢他:“一個戴了幾年的破發箍,有什麽好看的。還不給她,吵得人心煩。”

“你再看看!”宋逾把手裏擦拭幹凈的發箍遞給李蔓。

真的挺漂亮!兩指寬的發箍中央鑲了3朵拇指大的紅色山茶,延伸向兩邊的枝葉,是由100多顆或深綠或淺碧或瑩白的小珠子串成的,枝葉間或露著一朵兩朵半開的花骨朵。

發箍兩尾還連著條黃色盤絲鏈子,用於隱在發下,固定發箍不脫落。

宋逾:“你所有的手飾加起來,也沒有人家這一條發箍值錢。”

“她不是說塑料銅絲制品,不值兩毛錢嗎?”李蔓驚訝道。

“中間3朵主次分明的山茶花是由一整塊紅玉雕成,你看這花蕊,它可不是粘合上的,而是紅玉中間自帶的三點赭黃。因玉造形,非大師不可。”

“你再看花瓣,”宋逾指點道,“一片片由深到淺的漸變,是不是極富有層次感?這樣的玉料,那是精品中的精品,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還有旁邊的花骨朵、枝葉,雖說是些玉石邊角,可串聯它們的卻是金絲。”

宋逾的聲音,低沉中帶著那麽一點沙啞,李蔓看著他俊美的側顏,聽得愣神,這真是書中的宋逾嗎?從山上相見那一刻,她就發現了,眼前的宋逾,沒了書中少年的浮躁、懦弱與身份帶來的自卑,遇事沉著冷靜,果敢堅毅,言談也不再輕飄發虛,變得有理有據,可依可論。

宋逾的話,老爺子認同地點點頭,年歲大了,這麽點見識還是有的。只是早先誰也沒有多想,因為他們白族青年女孩和婦人除了喜戴繡花頭飾,還喜歡用紅頭繩串了銀飾玉石編進發辮。山上海拔730米的雨林深處,傣族姑娘高挽的發髻上喜歡卡把梳子,或是插朵鮮艷的花兒,亦或是別根銀簪、玉簪。1400米的海拔地帶,哈尼族婦人喜歡在帽子上鑲小銀泡和各色彩珠,或墜上很多絲線流蘇。

今兒宋逾要是不點出來,見慣了姑娘婦人們花樣百出的衣著頭飾,誰會想到除了好看之外,在外面,這樣的發箍,它還代表了一種政治思想。

宋逾:“你們再看她腕上的手表。”

季墨雅嚇得手一縮,抱在了懷裏,雙唇哆嗦著張了張。

宋逾:“18K金歐米茄,滬市百貨商店540元一塊,有價無貨。”

幾人倒吸了口涼氣,山裏起座房子才多少錢啊,真舍得!

李良工常隨老爺子這個大隊長在外行走,對外面的形勢有些了解:“去了公社,不說別的,光是亮出這些,就夠她喝一壺了。”

宋逾就是這意思。

有了這個前提,不管她舉報什麽,都站不住腳。

李蔓再次驚訝地看向了宋逾,這心思……真夠慎密的!

幾句話的工夫,就將一切算計好了。

宋逾偏頭,眼帶詢問。

李蔓無聲地道了句:“謝謝!”

宋逾心下一嘆,經此一事,小姑娘像是突然長大了,少了幾分任性,多了幾分理智,一身的傷,偏偏又懂事得讓人心疼。

沉默間,牛車進了鎮子,經過糧管所、小學、中學,停在了公安局門口。

十二點多,大家都下班了。

將季墨雅和發箍交給值班的民警,宋逾掏出兜裏的錢票,數了五塊錢,三斤糧票和四兩肉票給老爺子:“爺爺,你帶良工叔、大林哥、小毛他們去吃飯,我陪小蔓去醫院看看。”

老爺子出來的急,身上沒裝半毛錢,聞言也不推拒:“成,回家爺爺給你補上。小蔓……要不,我帶她去吧。”

大中午的,李蔓可舍不得讓老爺子跟著她跑:“有宋逾呢,您有什麽不放心的。”

老爺子見孫女為宋逾說話,心頭高懸了幾天的石頭落地了,說不出的欣慰:“經了今兒這一遭啊,你倒是長進了!”

兩人結婚小半月了,小蔓哪天跟宋逾說話,不是尖中帶刺。

落水那事吧,宋逾雖說有錯,可後來不是改了嘛。那會兒剛下過雨,水流湍急,要是沒有宋逾……老爺子不敢再想。

他這輩子啊,就這麽個孫女,恨不得捧在手裏、捂在心口,哪舍得她受半點委屈。

婚事,他也是先跟宋逾深談了一次,考慮又考慮才松的口,可要是孫女這麽一直犟下去,他也只能對不住宋逾了。

現在好了,小蔓終於看清楚、想明白了,跟何家那小子比起來,爺爺給她挑的這個女婿,多踏實可靠!

將牛車留給宋逾和小蔓,老爺子帶著三人去了國營飯店。

吃過飯,剛一走到公安局門口,那看門的大爺便叫道:“李隊長,你兒媳找你,你快去辦公室給她回一個電話,這麽會兒工夫,她都打三四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