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5章 論禪經,懟玄苦(第2/3頁)

“佛祖所說七苦,乃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小弟勉力脫此七苦,卻終究只能渡己,不能渡人,說來慚愧。”

“這‘怨憎會’的苦,原是人生必有之境,宿因所種,該當有此業報。師兄見我償此宿業,該當為我歡喜才是。”

玄慈聞言立刻說道:“玄悲師弟數月前命喪奸人之手,咱們全力追拿兇手,似違我佛勿嗔勿怒之戒。然降魔誅奸,是為普救世人,我輩學武,本意原為宏法,學我佛大慈大悲之心,解除眾生苦難……”

玄苦大師卻是說道:“方丈師兄,小弟不願眾位師兄弟為我操心,以致更增我的業報。那人若能放下屠刀,自然回頭是岸。倘若執迷不悟,唉,他也是徒然自苦而已。此人形貌如何,那也不必說了。”

這就已經開始論禪了嗎?

眼看著玄苦已經和玄慈玩起了佛法嘴遁,夜未明知道終於該輪到自己裝逼了!

於是也不等玄慈再次開口,便已經上前一步,雙手合十說道:“玄苦大師此言差矣!”

夜未明這句話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但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起碼此言一出,已經成功的將二玄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

這句話如果換做是一個一般人說出來,二玄只會當他是在放屁,根本就不會加以理會。

但作為一個佛法第9級的居士之口,他們兩個卻不得不予以足夠的重視。

這就是修養類技能最大的好處之一,關鍵時刻可以讓你在某些場合,針對某些NPC,擁有意想不到的話語權。

二玄微微吃驚之後,其中玄苦更是主動問道:“夜少俠何出此言?”

夜未明將功力凝聚與雙目之中,頓時讓雙眼之內精芒爆閃,給人的感覺仿佛可以洞徹人心一般,只看得玄苦一驚。

不著痕跡的裝了一個逼之後,夜未明這才說道:“和尚有和尚的慈悲,國家也有國家的法度!玄苦大師只顧著自己的慈悲,卻是置國家之法度於不顧,在晚輩看來,那並非是真正的慈悲。”

夜未明的話,只聽得玄苦一臉的懵逼:“我只是不願意此事再繼續糾纏下去,憑增業報而已,何錯之有?”

玄苦這句話翻譯成普通話就是……

我挨打不還手,事後不告發,逆來順受難道也有錯?

夜未明輕輕搖頭:“玄苦大師這般的慈悲,不但錯了,而且是大錯而特錯!”

“玄苦大師不願憑增業報,便放過那歹人。且不論對方是否當真會幡然醒悟,放下屠刀,就算他真的能夠迷途知返,那又要等到什麽時候?”

“真正的重點是,在他醒悟之前,又會有多少無辜的生靈喪命他手!?”

“當然,那些被其所害的無辜之人,也是他們命裏的劫數,這份業報肯定不會被記在玄苦大師的身上也就是了。”

被夜未明當面一頓猛懟,玄苦整個人都驚呆了。

我只是自認倒黴的決定死了白死,怎麽被你這麽一說,聽起來咋就那麽自私呢?

甚至就連玄慈聽到夜未明這麽說,也忍不住幫玄苦辯白道:“夜少俠這麽說,未免有些言重了。”

“言重了嗎?我並不這麽覺得。”夜未明的立場十分堅決:“靠著佛法普渡世人固然是善舉,但效率未免太過於底下。世間的惡人那麽多,只靠和尚勸其向善,當真可行否?”

二玄被夜未明問得一愣,卻不知該如何作答。

這時,卻聽夜未明繼續說道:“如果沒有朝廷的法度管束,惡人做起惡來只會越發的猖獗,甚至形成了善者注定要被欺負,惡人卻不會受到懲罰的現象。”

“最後就算是善人,為了自保也不得不成為惡人!”

“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要讓百姓在一個相對和平、穩定、規範、有序的環境下安心謀生,朝廷的法度才是王道。因為它可以讓善者得到保護,也可以讓惡人不敢輕易為惡!”

“至於佛法,只能夠作為在朝廷法度基礎上,對人心善惡的引導和補充,絕對不能反客為主,本末倒置!”

夜未明闡述的觀點就是,國法的重要性要遠大於佛法。

微微一頓之後,又繼續說道:“就算再佛國之中,神佛也是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既有著慈航普渡,也有著金剛怒目!”

“金剛可以敬佩菩薩的慈悲,但菩薩也不會阻止金剛斬妖伏魔!”

“從國法上來講,和尚負責吃齋念佛,給百姓以心靈上的藉慰,捕快負責打擊犯罪,嚴明法紀。若論指責分工,兩者之間原本並無瓜葛。”

“但那個歹人入寺行兇,本就是觸犯了朝廷的法度,而且是犯了重罪。作為事件的當事人,和尚便有義務將自己所見所聞,如實的對朝廷執法人員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