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暗流湧動(下)

四月下旬,後將軍王謖、虎賁中郎將鄒贊前後派人從潁川郡搬走整整三十萬石糧食,這意味著陳太師與陳門五虎對江東義師的進剿,即將展開。

盡管對江東義師以及兄長趙寅的安危感到擔心,但就目前情況,趙虞亦無能為力,雖然他已將整個潁川郡都控制了七七八八,唯剩陽翟等個別幾個縣控制力稍弱,但這並不代表他此時就有反抗晉國的資格,更別談什麽勝算。

這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即河南、南陽兩郡的常駐軍隊。

河南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郡,比潁川郡還要稍多,在緊急情況下,擔任都尉的李蒙隨時可以調集十萬郡軍。

相比之下,如今南陽郡的人口反而要比河南、潁川兩郡少得多了,但南陽軍可是正規軍,相比較郡軍,總體來說還是要強出一線的。

被夾在這兩個大郡中間,趙虞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其二,即潁川郡的民心所向,說白了就是看潁川郡的軍民是否願意站在趙虞這邊對抗晉國。

倘若民意不在趙虞這邊,就算趙虞可以拉起幾萬郡軍、幾萬縣軍,湊出一支超過十萬人的軍隊,這支用來對抗晉國的軍隊也難以持久。

而這,也正是趙虞對周貢、鞠昇、曹戊、秦寔這批義師降將暗中傳播義師信念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原因——兩者對此不存在任何矛盾,甚至於,趙虞樂意看到這些人暗中傳播對晉國、對朝廷不利的謠言。

當然,倘若這些謠言傳地過火了,趙虞也會裝模作樣地追查一下,比如讓各地縣尉去追查。

鑒於那些謠言大概率就出自鞠昇、秦寔、許馬、徐慎等‘義師投誠派’的縣尉,趙虞要求他們去追查謠言的源頭,那肯定是查不到什麽結果的,他的目的只是警告這些人:安分點,別給我引來朝廷的關注。

好在那幾名義師曲將出身的縣尉還算聰明,暫時不需要趙虞在這方面操心。

說起謠言,順便一提,最近許昌縣就有一則謠言迅速擴散,事關被鄒贊、王謖提走的那三十萬石糧食。

近兩年,天災、人禍不斷,實屬‘災年’,從前兩年各路義師興兵起,朝廷就對‘受災郡縣’停止了征稅,潁川郡作為長沙義師的進攻目標之一,自然也被歸入了‘暫停征稅’的名單。

但很遺憾,盡管明面上停止了征稅,但潁川上上下下都未從中獲利,反而拿出了比歷來征稅時更多的糧食,前後援助河南、梁郡、陳留、陳郡、汝南、南陽整整五個郡,以至於近兩年潁川郡明明有著不錯的收成,但郡內各縣的米價仍舊在小幅度地上升。

這讓潁川郡各縣的百姓既不解又憤怒:明明郡裏近兩年有不錯的收成,為何米價還是在上升?為何官府還是稱糧食不足?到底是誰吞沒了那些糧食?

為了制止民怨,為了防止背鍋,潁川郡裏發出了澄清的告示,大致就是表示,郡裏官員以及各縣官府不存在吞沒糧食之事,郡內糧食欠足,只因他潁川郡得援助鄰郡。

不多不說,但凡是人,就有私心,尤其是那些並不具備‘大局觀’的潁川百姓而言。

潁川郡裏的澄清聲明,雖然解除了自身的嫌疑,卻也因此讓潁川郡的百姓對他們向他們‘借糧的’鄰郡心生了不滿,畢竟這些鄰郡的借糧之舉,影響到了潁川各縣的米價,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直接影響。

當然,在這件事上,潁川郡的百姓再不滿也沒什麽用,他們再不滿,潁川郡裏還是要按照朝廷的命令,援助鄰郡。

甚至於,郡守李旻還要求趙虞所在的都尉署發表強勢的聲明,目的自然是為了震懾某些不安分的家夥趁機鼓動百姓。

這位李郡守並不知道,其實潁川各縣,早已都被打入了一個個黑虎會分堂,除非趙虞默許,否則沒有人能傳播什麽謠言。

總而言之,在潁川郡裏的強勢聲明下,各縣百姓也就只能默認他們郡借糧給鄰郡,默認米價的小幅度上漲。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王謖、鄒贊派人提走了整整三十萬石糧食。

這整整三十萬石糧食的轉移,自然無法做到悄無聲息,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許昌,繼而迅速向其他縣擴散。

最初得知這件事的潁川百姓,還以為這又是一批‘援助鄰郡’的賑濟糧,直到幾日後他們才知道,這批被提走的糧食,居然是充當‘進剿江東叛軍’的軍糧去了。

都這樣了,朝廷還要打仗?!

潁川百姓憤怒了,拋開陽翟等潁川西北部少數未曾遭到義師攻打的縣城,但凡是前兩年與義師打過仗的縣城,都出現了民意的騷動,因為這些縣在那場仗中都付出了沉重的人員傷亡。

當然,鑒於前一陣子趙虞提出‘官田養軍’,擴增了各縣的縣軍規模,這些騷動的民意,從頭到尾也只是騷動而已,倒也不敢做什麽,就是罵罵朝廷、罵罵官府,其他該做什麽還是去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