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國家不是越大越好(第2/3頁)

“可是……我們似乎沒有必要這樣做。”弗朗索瓦依然疑慮重重,老丈人摸著自己的胡子:“萊恩,我們要在惡地駐軍?這裏的環境實在是太惡劣了,軍隊在這裏只會逐漸被惡劣的氣候和嚴重的軍事壓力消耗殆盡,而且,我們在這裏駐軍,對布列塔尼亞並沒有太多益處吧?”

“……”萊恩不語,騎士王聯想到了什麽,他還在猶豫。

“陛下,我們這場大遠征已經消耗了大量的國力,盡管收獲極為豐厚,可新的騎士需要時間獲取自己的馬刺,新的農奴步兵也需要時間訓練,你的老近衛軍也需要時間補充。”卡拉德也說道:“如果再在惡地大量駐軍,不僅我們吃不消,就連國內的貴族們,也會有很多意見的。”

“招募一些新軍,如何?我們可以在國內募兵,留下少量老兵帶大量新兵,三到五年一個輪換。”萊恩想了一會兒,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計劃:“在北惡地邊緣駐軍,對防禦惡地的綠皮狂潮有重大意義,我們可以把帝國拉進來,尤其是艾維領大公爵兼托斯卡納選帝侯馬呂斯,我想他一定很願意派出軍隊協助我們,而通過這種手段,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勢力範圍伸入邊境親王領,我們可以在這裏傾銷我們的貨物,同時還可以在這裏獲取大量的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

“邊境親王領麽。”弗朗索瓦聽了之後連連點頭,老丈人想了想,突然笑了:“萊恩,你該不會想要告訴我,你想要吞並邊境親王領,在這裏開疆拓土吧?我可是要提醒你,國家並不是越大越好哦!”

“哈哈哈哈哈!我知道我知道。”萊恩聽了弗朗索瓦半開玩笑的警告之後忍不住笑了。

確實,國家很多時候不是越大越好,因為一個國家的征服能力,和控制能力,其實是有上限的。

在登基之前,萊恩曾經就覺得,為什麽帝國要采取選帝侯制度,而不是中央集權制度,為什麽要把整個帝國分割成好多個行省,幾乎完全讓選帝侯自治,為什麽不統一調配起來,由帝國下屬的軍功貴族們來掌管。

等到萊恩真正當了國王之後,他才明白,不是不行,而是不能。

國土面積巨大之後,帝國宮廷就要面對三個突出的問題。

第一,邊境線漫長,四面接敵,而且很多勢力是根本無法談判的對象(混沌、黑暗精靈、綠皮、野獸人),導致對外軍事壓力極大,這使得帝國必須在邊境駐紮重兵,以防禦可能到來的入侵,這就很容易形成軍鎮制度(即邊境伯爵制度)。

第二,對這個世界來說,國土面積太大,以這裏的信息交流傳達方式,決定了帝國宮廷不可能遠方遙控指揮,諾德王國距離帝國首都布倫瑞克超過一千五百公裏,基斯勒夫王國距離帝國首都布倫瑞克超過兩千公裏,萊恩親自見過從諾德王都凜冬城派出的信使就算是六百裏加急,趕到布倫瑞克也需要七天時間,七天時間等首都許可是否出擊的命令,諾德都可以亡國了,遠距離魔法通訊消耗的法力又極為驚人。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必須允許地方可以自主組建和號令軍隊,讓選帝侯們擁有獨立的軍權,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保護自己的領土,方便軍令統一,保持軍隊的戰鬥力,時間長了,選帝侯們當然各行其是,不再理會皇帝的號令。

第三,財政問題,這個就更簡單了,打個比方,萊恩前世天朝始皇帝進攻匈奴,一百六十石糧食從中央出發,運輸到交戰前線只剩一石交付,運輸損耗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同樣,如果帝國宮廷不讓選帝侯們財政自主,自己征稅和自己養軍隊,那別說是北方抵禦混沌的前線了,就連艾維領抵禦綠皮的黑火隘口,一年的糧食損耗都會讓帝國財政破產。

兄啊,地方的財稅要從地方收上來到中央,再從中央下撥到地方,就算是沒有貪腐和任何補給線,其中的損耗也是非常驚人的,你以為是支付寶轉賬啊?諾德國王這邊按一個鍵,位於首都的卡爾弗朗茨皇帝辦公桌上一響“叮~帝國寶到賬五~千金馬克~”。

所以為什麽帝國明明有能力征服基斯勒夫卻放任它獨立,為什麽諾德大公敢自稱諾德國王,帝國方面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是這個原因。

當超過了一個極限閾值之後,國家越大越弱,越大越無力,邊境上到處都是敵人在伺機而動,而帝國守軍時常只能看著毀滅發生而無能為力,捉襟見肘的財力,數量不足的軍隊,讓大帝國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抵禦外敵。

所以萊恩現在回想起前世很多人叫囂的什麽飲馬多瑙河、鐵蹄征服馬達加斯加,就覺得很無語,帝國初生的時候給人的情感上是積極的,樂觀的,進取的,但不意味著永遠都是這樣,征服難,統治一個如此巨大的帝國,更是難上加難,蒙古帝國飲馬多瑙河才幾年就立即分裂成了四大汗國和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