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飛甍夾馳道,垂楊蔭禦溝;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辀;獻納雲台表,功名良可收……”

已經除了孝服,換上了寬大的帝王華服的應天朝廷的官家趙桓,這個時候正立在應天(江寧)府城外的獅子山上,北望大江,眼中噙著淚水(高興的都哭了),吟出的卻是南朝詩人謝眺的《入朝曲》。

他現在非常欣賞其中的“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這句,因為他覺得自己腳下的金陵真的是帝王之州。

金陵的地形太好了!

北靠大江,西臨秦淮,東南又有鐘山為憑。只要稍加經營,就是一座鐵打的城池。甚至比北漢的太原城更加牢靠!

和金陵相比,開封府真的一點都不適合作為帝王之家。

開封府北面是懸河,四周雖然是平原,但是因為都是旱地,所以糧食產量並不高,而且開封府城周圍的大城市也太多,糧食消耗巨大,根本無法靠周遭的鄉村產出維持。所以每年不得不從東南六路運入幾百萬石米糧,才能讓汴梁子們可以填保肚皮。

對於兵力孱弱,又無燕山之險可以屏蔽北方鐵騎的大宋而言,以開封府為都簡直就是在作死啊!

實際上,在大宋朝之前,已經有後梁、後晉、後漢三個小朝廷被汴梁的地形給坑苦了……而這三個小朝廷的禁軍比起之前的開封禁軍可不知道強了多少!

那都是在五代亂世中打出來的精銳啊!結果照樣沒能苟住,讓人輕易滅了家。

而宣和年間的大宋開封禁軍都是什麽貨色?守城都勉強,更別說出城去野戰了。

而不進行野戰,開封府根本就守不住……陷在城內的朝廷就只能在投降、逃跑、等死三者中選其一。

哪怕是趙楷那個狠人,其實也選擇了跑路,只是跑得比較體面,打出了北上抗金的旗號——實際上在宣和七年十二月的時候,全大宋最險的就是開封府,甚至比河東的太原府都危險!

趙楷北走大名,復入相州,再往河東,乍一看仿佛是迎敵而進,但實際上卻是在避敵……因為敵人的第一目標就是開封府!

大金入侵的整個戰略,就是圍繞攻破開封府展開的!

所以在負責這個任務的東路軍“失聯”後,西路軍的任務必然從攻破太原府後再南下改為繞道南下……因為金國無法承擔失去東路軍的損失。這也是趙楷為什麽能在平定軍大捷之後,得以成功入主河東的原因。

而當時的趙桓,被困險地,無路可逃,又沒有什麽能打的軍隊可以保命,還被一群處於絕地而不知的汴梁子包圍……真是在等死啊!

現在可以跑到安全的金陵,繼續當一個偏安東南的皇帝,實在是上天庇佑……這就是趙桓的天命!

身為君王,得知道天命!

趙楷的天命在西北,而趙桓的天命就在東南。

所以入了金陵城的趙桓,現在根本就不想回開封府……他現在就想好好的在金陵終老。

既然要在金陵終老,趙桓就覺得原來那個位於鐘山腳下的江寧府城靠不住了。

那是唐朝傳下來的舊城,年久失修不說,而且距離長江和秦淮河都太遠……這樣敵人一旦突破長江,就很容易包圍江寧城。

這個長江雖險,但是卻太長了,不可能處處都嚴密設防,所以不能單靠一條長江保衛金陵。

要確保無虞,就得沿著長江和秦淮河構築新城。新城必須把江防、城防融為一體。

時再打造一支足夠強大的禁軍水軍,並且在秦淮河下遊修建水城,作為水軍的大本營。

而水營和金陵新城,同樣要融為一體!

今天趙桓帶了一群臣子出了金陵舊城,登上長江邊上的獅子上,就是為了視察正在緊張施工中的金陵新城。

這座新城規模不大,外形也不是傳統的四方形的,而是依著長江、秦淮河的岸邊修建的,城墻和江堤、河堤融為一體。幾處城門則和幾座碼頭融為一體。

城池的東北還枕上了石灰山(幕府山),將會依山而建一座和金陵城融為一體的堡壘。

城池的西面則會修建一座和金陵新城相連的“水城”,並把部分秦淮河的河段包裹進水城,將來那裏就是禁軍水軍的老營和船場所在了。

只等新城建好,水軍也練成,趙桓就能高枕無憂,當他的江南天子了……除非趙楷和金賊可以擁有強大到足以壓制江東水師的水軍,否則趙桓的金陵帝王州就能穩如泰山。

而趙楷和金賊是不可能擁有強大水軍的……因為在趙桓看來,水軍就靠錢堆出來的!

坐擁東南富庶之地的趙桓,哪怕要給北方的趙楷和金賊打上兩份錢,他還是如今的三方勢力中最有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