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大特務

艮嶽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三山一池所組成的。三山是萬歲山、萬松嶺、壽山這三座人工堆積出來的土山。三山圍成一圈,中間有一個人工湖,稱為雁池。

三山一池合在一起的占地有750畝,周長六裏有余。如果把三山一池看成一座城池,實在也不算很小了。而三山一池的至高點則是萬歲山的主峰,高90步,也就是140多米!

這個高度,黃河水根本淹不著!擺在山下的梢砲也不可能夠得著——梢砲打不高,撐死了二三十米。

所以艮嶽這項勞民傷財的大工程從軍事角度,倒是一處人造的險要,完全可以作為開封城堡的核心。

而宗澤和之前占有開封府的趙叔向也是這麽打算的,所以艮嶽的改建工程,從去年六月就起頭了,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結束。

工程雖然沒有結束,但是站在艮嶽最高峰的介亭之中俯瞰艮嶽全貌的趙楷,還是感覺到了一種特別安心的感覺。

經過幾個月不停歇的施工,三山已經連成了一體——說是三山一池,其實三山之間還有六個大小不一的小山包。現在三座“大山”和六座“小山”已經被高達七丈有余的土石壘在了一起,連雁池的進出水口都給堵上了,還連帶著把雁池裏面的水也排空了。

這樣一來,哪怕金賊真的掘了黃河大壩,艮嶽之內也可以高枕無憂——艮嶽這一圈最低矮的地方也有八丈有余,相當於二十米,比開封府的城墻還高上好幾米,黃河水應該淹不了那麽高。

而艮嶽的三山(也可以說是九山)之內還有好三四百畝空地,擠進去幾萬人不是問題。

而在艮嶽三山的外圈,則是依山而建的城墻,城墻的下層用石頭壘成——都是趙佶生前花費巨資從江南運來的“奇石”,都帶刺帶角的,城墻的上層則是在宋朝時很少見到夯土包磚。這圈城墻的高度也達到了五丈有余,被宗澤命名為台城。

台城沒有城門,而是修了七八條階梯,從艮嶽山坡上一路往下,通過台城直到地面。而在台城的城墻之外,則是一圈正在構築的羊馬墻,羊馬墻外,又是一圈壕溝。這圈壕溝並不是連續的,而是一段一段,中間有十幾處沒有挖通,從而形成了可以進出的通道……開封府內城外圈的外壕,裏圈的內壕也同樣留出了通道。

光看這幾圈城壕和羊馬墻,趙楷就知道自己果然沒有選錯人——真是慧眼識人才啊!

這個宗澤雖然是一直當文官,沒上過戰場,甚至都沒去過河東、陜西這些前線地區當過官。但是人家就是懂怎麽築城,怎麽布防,怎麽替大宋保住開封府城!

“好!好!好!朕果然沒有看錯,宗卿……你果然是我大宋的股肱之臣!”

從介亭上下來,回到萬歲山下,雁池(現在是雁坑)邊上,樓高六丈有余的絳霄樓(趙楷在開封府城內的居所)中,趙楷拉著宗澤的手就誇了起來。

“有宗卿守在開封府,朕高枕無憂矣……回頭也讓來開封府參加會試的舉子們好好看看這銅墻鐵壁一般的開封府,讓他們好好學一學!亂世當中,身為王臣,有守土之責!即便不能沖鋒陷陣,也得掌握修城築壘的本領吧?”

宗澤宗老爺子聽得這話,都有點臉紅了,其實這個開封府的改建方案不是他的手筆,而是出自一個帶著幾百個義兵就敢北上勤王的安陸縣令陳規之手。

這個陳規因為是個沒出身(進士)小官,領著的也是安陸當地的土兵,看著就土頭土腦的,不像很能打的模樣。而且陳規本人的官運也不好,一大把年紀還是個縣令,所以在中牟大營的時候就不招待見。種師道他們進京面聖的時候也沒帶上他,而是讓他留在中牟看守糧倉,沒想到卻因禍得福,躲過一劫。

之後他本想回安陸繼續當縣令,可是中牟倉中還有許多糧草,也不知道該給誰?再加上中牟縣的縣令不知所蹤,所以這個陳規就只好自己給自己調動了工作,成了中牟縣令……這個縣令一直當到宗澤出鎮開封府,再奉命帶著中牟縣的民伕,押著糧草入了開封府城。

入城之後,又被宗澤派去拆開封府衙……就是包龍圖包黑子坐堂的地方,現在已經給拆掉了!

因為拆開封府衙拆得好,所以陳規就入了宗澤的眼,當上了開封府通判。在當上通判之後,陳規就把自己青少年時代鉆研兵法(耽誤科舉了)所學到的築城之法,寫出了個冊子,獻給宗澤。

宗澤一看不錯,幹脆就把開封府改建工程都交給他了。

送走了宗澤之後,趙楷的心情不錯,也不打算再處理什麽軍務政務了,就想著叫那個任寶蓮過來和他切磋一下武藝……僅僅是切磋,沒有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