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翰林騎士,隨朕出城看金賊去!

才三十個?

聽到趙楷報出的取士數量,下面一群舉子就都露出失望的表情了!

三年一次大比,一次才取三十個進士……雖然中了進士能直接入翰林學士院,成為天子近臣,看上去前途光明。

但是數量實在太少了,這個中簽率也太低了,全天下那麽多的士子,怎麽夠分?

“官家,一科取士三十人也太少了吧?”

“是啊,我等苦讀不易,您就多給幾個……幾百個額度吧!”

“官家,老拙讀了一輩子的聖賢書,如今終於學問有成,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老拙至少有個特奏名進士可以中啊!”

“官家,天下間的讀書人如此之多,便是一科取三千都僧多粥少,三十如何夠分?”

“對啊,天下那麽多的官等人去做,一科三十個進士哪裏夠用?”

“請官家無論如何再多給些名額吧!”

等一群陜西士子回過味兒來,也不舉手了,都張開喉嚨嚷嚷了起來——今兒不是言者無罪嗎?那就得放開了發言啊!

得據理力爭啊!

要不然一科三十士的額度敲定,大家夥兒還怎麽當官?

什麽?還有明法、明算、明工、明醫、明農、明匠等實科可以考?那也得會啊!

宋朝早期,還有更早的五代隋唐時,科舉考試倒是不唯進士,而是有一大堆的雜科和進士科一塊兒考的。可是從北宋中後期開始,科舉考試開始出現“諸科皆下品、唯有進士高”的局面。

一方面進士科的取士人數越來越多,在官場上的前途越來越好;一方面雜科越來越受歧視,地位比武官和宦官都不如。

靠技術當官的,在宋朝叫伎術官……花魁娘子叫伎女,都是一個“伎”啊!

而且雜科也不容易學啊,律法、算數、營造、醫學、農牧、匠作……哪一門都不比《四書五經》容易,學這些又難又沒用的,還不如好好讀書去考進士呢!

雜科考得人少了,朝廷也就更不重視,所以到了後來幹脆就不開雜科了,就是文武兩科進士讓人來考。

而且文武兩科主要都是考作文……只是文進士的題目從《四書五經》中找,武進士的題目從《武經七書》中找。

另外,武進士需要考一下拉弓——不能算考射箭,因為不需要中靶,能拉弓就算通過。

所以有兩把子氣力的讀書人,只要把作文寫好了,再把《武經七書》背一遍,就算兼修文武了。

如果沒有力氣,也考不上文進士,那麽只需要多過幾場發解試,混個免解的資格,就能往特奏名進士發展了。

從性價比而言,學寫作文是最劃算的!

可怎麽一來,不僅砍人的活兒幹不好,連科學技術也會停滯不前啊!

原因很簡單,朝廷不重用,下面的知識分子就不去鉆研,也許有那麽幾個讀書人會在作文寫煩了的時候研究一下雜學,但終究是極少數……而科學技術這事兒不能光靠不認字的文盲手藝人去搞啊!所以這個科學技術,自然就漸漸停滯了。

而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啊!趙楷還是有一肚子的“第一生產力”等著傳授呢!

在傳授之前,他不得先踅摸一批懂點科學技術的讀書人?不得靠他們把各式各樣的學堂給支撐起來?

所以進士科的數量一定得大大的壓縮,同時……進士還得精品化!

進士必須比雜科入仕和立功當官更難,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熱情才會從《四書五經》轉向雜科實學,轉向從軍立功啊!

而精品化後的進士,因為都是允文允武的人才,既可以從軍打仗,也能發去前線地區當地方官,可以大用的比例自然就高了。

不過趙楷所推行的這套新科舉政策,肯定會招致讀書人的反彈……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這也是趙楷把這次科舉會試的地點擺到開封府的原因!

對於現在的群情激憤,他也早有準備!

“咚咚咚咚……”

就在紫宸殿前的舉子們“暢所欲言”的時候,一陣急促而沉悶的鼓聲忽然響了起來!

而且越來越響,越來越急!

現在開封府可是一座前線堡壘啊!

這鼓聲是什麽意思?

是預警嗎?

金賊來襲?

還是黃河大壩……

想到如潮而來的金賊和比金賊還可怕的洪水……繞是陜西士子,也都有點發不出聲兒了,剛剛還鬧哄哄一片的紫宸殿前,就漸漸安靜了下來。

就在這時,天策禦帳軍的統制董金剛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飛快的到了趙楷的禦座前面,叉手行禮,然後大聲奏道:“官家,金賊大軍已經到了開封府城東南30裏開外的陳留了!”

“金賊的大軍?”趙楷面色如常,“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