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不如聯蒙滅金吧!

大宋終於有了可以養馬的草原……而且還挺大的,開封府城外,方圓一百余裏之地從宣和之難時起到如今,荒了差不多兩年,又叫黃河大水泡了幾個月。

原本的泥地都叫黃河帶來的沙子給覆蓋住了,田壟村鎮都消失不見,連樹林子都給淹沒了,只剩下一望無際的荒草地。

而這方圓一百余裏,大約就相當於兩千多平方公裏,如果能利用洪武元年的冬天把黃泛區再好好治一治,說不定能治出四千平方公裏的草原,那可就是六百萬畝了!

如果豆餅能供應上,就這六百萬畝草原,養馬二十萬匹都有余了!宋太宗時期,宋朝牧監所養的官馬也就是這個數目了。

不過要把馬養好,光有草場和豆餅還不夠……還得有懂行的官家和官員、負責的馬伕和優質的種馬和母馬!

群牧司的主人是大宋官家,六百萬畝草場和二十萬匹官馬都屬於官家,也就是屬於趙楷!

這馬養得怎麽樣?養馬的官員應該殺頭還應該升官、授勛,最終是由趙楷這個官家決定的。

所以趙楷如果不懂馬,那下面的人就好糊弄事兒了。

這個宋朝的馬政越搞越差,其實和深宮裏面長大的官家根本不懂馬有關——太宗年間為什麽可以有那麽多馬?還不是因為趙光義好歹還是可以臨陣指揮的官家……他不是軍事家,但他至少有半桶水可以晃悠。

而趙楷現在也是個半桶水的軍事家,雖然不懂養馬,但是已經會騎馬打仗了,也分得清楚什麽馬好,什麽馬不好。

而且他的女班直中就有一些懂得養馬,甚至有幾個還是隴西、青塘的蕃部出身,家裏就有頗為可觀的馬群!

有了懂馬的官家,懂馬的官員也就好找了。

之前宋朝因為害怕馬兒造反……哦,是害怕馬兒被圖謀不軌的武將牽了去用於造反,所以在馬政管理上用了“宮朝相制”的辦法。

宮就是內侍,朝就是文官。騎兵用得馬,武將不能問,得讓身殘志堅的宦官和飽讀詩書的文官去管。可不能讓張萬歲這號鼓動劉武周造反的代州反賊去管理那麽重要的馬政,可問題是內侍和文官怎麽懂畜牧呢?他們和誰學的?

官家不懂馬,管馬的內侍和文官也不懂養馬,而下面具體負責養馬的馬伕拿著一份廂兵的薄餉,幹一輩子也升不上去,還能讓他們去操張萬歲的心嗎?

而且宋朝的文官不懂養馬你別瞎指揮啊,可他們偏偏還喜歡不懂裝懂。這些官員可沒少為破壞宋朝的馬政做貢獻,他們的貢獻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倫理道德——可不能讓馬兒亂了馬倫,所以馬兒搞近親繁殖以純化血統是不允許的!

二是特別相信野馬的血統,在西北管馬的官,經常會讓當地的野馬去和馬場的母馬交配,以獲得所謂的“良種”——自然選擇出來的“良種”就是為了馱個死沉的大活人沖鋒陷陣的?

三是瞎搞什麽保甲養馬法——群牧監的專業人士都養不好,還讓一群不懂馬也不用馬的老農民去養官馬,養壞了還要賠,這不是坑人嗎?你要把官馬分給騎馬打仗的西軍將門和營伍世家去養也還靠點譜,可是讓一群耕地的農人去養戰馬,這算什麽?

在趙楷手裏,不懂馬的文臣和內侍都不摻和馬政了。現在的群牧司制置使就是這個兩年前還是個廂軍校尉的馬旺,在過去這個差得兩省以上官才能充任!

而群牧司的三個副使,都是趙楷的“小舅子”,一個名叫趙懷義——這個“趙”是賜姓,他是錢蓋所舉薦的措置湟鄯事趙懷恩的族弟,是唃廝啰的後裔。

一個副使名叫任得敬,是剛剛升了婉容的任寶蓮的堂兄。

還有一個副使是府州折家的人,名叫折彥文,就是那個折可求的兒子。

這三人可以得到群牧司副使的高位,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妹子得了寵,而是因為他們仨都立了軍令狀,回老家去替趙楷雇傭馬伕、收購良馬了——他們每個人都必須帶回300名以上的馬伕,1000匹以上擁有生育能力的良馬,才能保住群牧副使的職位。

另外,馬旺現在還替趙楷拼湊出了馬伕七八百人,牡馬、牝馬數千匹。

等趙懷義、任得敬、折彥文都從老家回來,開封馬場約莫就能有牡馬、牝馬萬余,馬伕一千多人……馬伕倒是足夠了,馬兒卻還是少了一點!

可問題是上哪兒去搞到足夠數量的好馬呢?

馬兒的繁殖能力並不強,而且馬匹個頭大小並不全取決於種馬,母馬的質量也非常重要。所以馬場不能一味求數量,也得講究質量。要不然良馬率太低,養出來的都是菜馬也不行啊!

回到開封府城內後,趙楷就在艮嶽台城的絳霄樓中召集臣子,想商量一下上哪兒去搞更多的好馬,以充實開封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