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原來唐朝並沒有亡,而是出國了!

靖康六年,三月初二。

金陵皇城。

崇政殿內,政事堂的相公和樞密院的樞密們,在大宋金陵天子趙桓跟前坐了一排,一個個都神采飛揚,滿臉喜色,仿佛金陵天子馬上要給他們升官放賞似的。

不過他們這些人的確也該得些重賞了,因為在南遷金陵的這幾年中,他們真的很努力了——不努力也不行了!因為大金那邊不僅重武輕文,而且還有契丹、渤海和遼國漢兒這三夥人可以提供貪官汙吏,根本不需要宋朝的士大夫去當官。

根本就是賣國無門啊!

而洛陽天子那裏不僅以府兵為本,在營田四路用布票“和買”了士大夫的土地分給府兵,而且還在轉運二路推行方田均稅法,還搞什麽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交稅。把士大夫的那點特權剝奪的一幹二凈——這也是理所當然的,趙楷的政權本來就以府兵為本,府兵已經占了營田四路絕大部分的良田,還不用交納田賦,而且還有當官的優先權。有了那麽一大群軍事特權階級,趙楷當然不能再給士大夫特權了。

而且宋朝的士大夫豪強都是按照“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的標準培養的,面對府兵的刀劍,他們難不成還能拿筆去戳?

所以趙楷一旦統一天下,東南士大夫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既然投降賣國的道路已經被敵人封死了,那麽趙桓朝廷中的文臣們也就只能很努力的忠君愛國了。

而且被金人和趙楷逼得走投無路的趙桓,也只好全心全意的依靠底下的文官,也不搞什麽文武相制、大小相制了,也不用內侍監軍了。完完全全,一心一意的依靠文職官僚。

雖然那些文職官僚大權在握後也變得跋扈難治了,但好在有人真的管事兒了,所以這幾年金陵朝廷的辦事效率,那真是宣和之難前想都不敢想的!

兩千多斤(筒重)的大筒子,現在是說鑄就鑄了!

這事兒要擱在宣和之難前,不得在朝堂上議論好幾個月?那可是銅鑄的大筒子!而且不是鑄個一兩根了事的,南宋的地盤那麽大,還有水軍,那得多少數才夠?如果用了太多的銅都來鑄筒子,民間短了銅錢,如何買賣交易?民間的買賣少了,官衙上哪兒收稅去?光是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得把事兒給攪和黃了。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等會兒趙楷的府兵拉著大筒子殺過來的時候,帶兵去抵禦的都是樞密院的承旨!這些都是高級文官,可不是那些委屈的跟受婆家虐待的小媳婦一樣的武將可比的,他們為了自己的老命著想,人人都敢指著東府大相公的鼻子罵!

耿南仲、張邦昌這倆慫貨遇上他們這幫帶兵的文臣,那是一點脾氣都不敢有的,別說拿銅鑄炮了,拿黃金鑄炮他們也得想辦法去搜刮來啊!

銅的問題好解決,鑄造的工藝都是現成的,接下去就是個監工問題了。

過去朝廷軍器監不歸兵頭管,也不歸樞密院管。而地方的作院同樣不歸兵頭管……也不歸安撫使管,甚至不歸管後勤的轉運使管,而是由管治安的提點刑獄司管!

而如今金陵朝廷的軍器監直接歸樞密院管,現在負責造筒子的官,明天就有可能帶著這些筒子上戰場!

所以大筒子的有無,現在已經解決了——管狀火器其實就是層窗戶紙,一捅就破!無非就是鑄造大管子,只要舍得用銅,以南宋的鑄造工藝,有無根本不是問題,問題就是太重(管壁的厚度不好把握)。

不過對於要塞筒和艦筒來說,超重也不是個太大的問題,所以鑄造大筒子的事兒,現在就算成功了。

參與這事兒的兩府宰執自然人人有功,少不得一份厚賞吧?

大家夥兒正想著好事兒的時候,一個捧著拂塵的內侍忽然快步走了進來,到了趙桓身邊,然後遞上一本奏章。

看見這一幕,在場的相公和樞密們都是一愣。這是出了什麽事兒?緊急到了這個份上?

趙桓也覺得奇怪,什麽事兒急成這樣了?

而且加密的奏章應該由通政司一天一送,直接送到崇政殿,由趙桓慢慢細看。不加密的奏章一般沒什麽大事兒,直接就由兩府辦了。可現在正議事呢,怎麽就送來個奏章?

難道是……趙楷發兵打來了?

趙桓臉色大變,趕緊拿起奏章翻開看了起來。下面的臣子們也都緊張起來了,一個個都眉頭緊皺,看著天子。而他們看見的,卻是一張莫名驚詫的面孔。

趙桓愣在了那裏!

“官家,出了什麽事兒?”

過了半晌,趙桓都沒“解凍”,還定在那裏不說話,耿南仲這才忍不住發問了。

“唐,唐朝……”趙桓結結巴巴地說,“唐朝原來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