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棱堡,你要頂住啊!

洪武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海風從夾河堡的城頭冷冷的掠過,低矮的城頭上面,並沒有一兵一卒的蹤跡,也開不出任何設防的痕跡,只有一面紅巾宋軍的日月軍旗和一面花字認旗在獵獵舞動。

從這個時代的認知出發,這座夾河堡就是一個不堪一擊的城堡。

首先就是城墻太矮了,只有一丈多高,折合成後世的公尺也就是四米上下,而且還不是垂直於地面的,而是存在大約60度的斜角。表面也不光滑,而是用一個個沙包壘起來的,沙包和沙包之間的縫隙極大,徒手都能往上爬。

其次是這座堡壘沒有“布防”,按照宋朝的標準就是個“裸城”。宋朝的城防和後來主要依靠火器的明朝城防不同,宋朝的城墻上下、內外“零碎”極多。城外有墻,墻外有溝,溝外有坑……城墻下面有孔道,有護門墻,有虎落。城墻上面有女頭墻,有叉排木,有鵲台,有梢砲,有弩機,還有各種各樣的棚子、木板,當然還有滾木檑石和熬“金汁”的爐子和鐵鍋。城墻裏面則是裏壕、裏墻,裏墻上面也和外墻一樣,都擺滿了“零碎”。

而且這些“零碎”基本上都是易耗易損的物件,所以必須準備好大量的備件,隨時準備補充損耗。

這些“零碎”大多都不容易保存,譬如梢砲、弩機什麽的,如果不仔細維護,小心收藏,要不了幾年就被蟲蛀了或是黴爛了。所以平時也沒辦法大量制備,一般都是臨戰時才開始打造的。

另外,這些東西轉運起來也很不方便,都粗制濫造的手工品,拆拆裝裝的沒準就壞掉了。

因此在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對一座城堡進行全面布防的代價是極為高昂的……所花費的成本,遠遠高過了布防一座前裝炮時代的棱堡。

即便按照趙楷給出的高標準,一座六面十二角的棱堡需要布署72門各型火炮,花費也就是上萬貫錢而已。而且青銅大炮是耐用品,運輸起來也方便。完全可以挪東炮、補西炮,把好炮用在關鍵地方。

譬如現在,趙楷帶到平州前線的大炮總共就300多門,而且還是算上了“備用炮”的數目(鑄炮對現在的北宋來說難度不大了,但是炮組和拉炮車、彈藥車的挽馬不足)。但他還是湊出了72門大炮,還配上了炮組,再加上三個營的步兵,一起交給了第九軍參軍兼炮兵將正將孟林。讓他帶著大炮和步兵,進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座棱堡——羊河夾河堡。並且期待著他可以成為創造歷史的那個人……

不過此時的孟林,卻遠遠沒有趙楷那般自信……雖然他在炮兵學堂裏就聽趙楷講解過什麽霰彈側射形成交叉火力,可以極大的提升殺人效率雲雲的。

但是現在包圍夾河堡的金兵有他媽的好幾萬人!

5斤炮和10斤炮哪有那麽高的效率?四十多門炮能殺幾萬人?開玩笑嗎?

孟林現在就縮在沙袋壘成的垛口後面,用一架望遠鏡觀察著已經在夾河堡周圍展開的陣容龐大的金賊,心裏那叫一個涼啊!

那麽多……要是一批一批的上來,夾河堡的大炮也許還來得及殺。若是一擁而上,再集中兵力打擊幾座三棱台堡,單憑四門或是八門長筒炮形成的交叉火力,怎麽來得及殺?

另外,金賊也有大炮啊,而且還不少!

孟林已經看見幾十輛裝著沙袋的馬車和數百名民伕,在幾十名散開的金軍馬兵的押送下,從金兵的陣中開出來,抵近到了距離夾河堡東堡的東面三四百步開外。然後馬車就停了下來,民伕們就開始從馬車上往下搬沙袋,並且在騎馬的金兵指揮下,將這些沙袋堆砌起來,形成了一個個新月形的炮兵掩體。

孟林數了數,光是在夾河堡東堡當面的,就有三十二個炮位!

如果一個炮位安放一門大炮,那三十二個炮位上就有三十二門大炮!

如果圍攻夾河堡西堡的金賊也有那麽多大炮,那金賊就動用了六十四門大炮轟擊夾河堡了!

雖然夾河堡的宋軍擁有七十二門大炮,數量看著比較多,但是這七十二門火炮中有二十四門是用處不大的火鍋炮。真正能在守城戰中派上大用的,就是四十八門長筒炮……數量其實也不少,但是這四十八門大炮被分散在各個炮位上,不可能集中起來運用。

一個三角堡上擺放4門大炮已經很擁擠了,再多就擺不開了。而核心堡的城墻因為被三棱台堡遮擋了,所以只能放點曲射的火鍋炮。

而金兵的三十二門大炮甚至可以集中起來轟擊一個三棱台堡——事實上,完顏斜保正打算這麽幹!

他現在就站在一處於羊河東岸,用裝滿糧食的草袋堆起來的高台上。高台位於夾河堡足以千步之遙,夾河堡上的大炮應該是很難打著這處高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