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如何平江南?養士而已!

聽趙楷怎麽一說,陳東陳大內相馬上就覺得有戲,連忙順著這個話頭往下說:“官家聖明,東南魚米之鄉,富庶之土,實乃國家養府兵、致太平之本,必須全取,萬萬不可把東南打成一片廢土啊!”

趙楷連連點頭,若有所思地說:“說得好……國家要想太平長久,就必須有北方之兵和南方之財,缺一不可!無北兵不能平胡虜,無南財則無法用北兵!虜不平則國必亡,兵不用則國必亂!

況且占據江南的吳國王乃朕之長兄,並非金賊可比,不必趕盡殺絕。陳東,你覺得朕若以吳越國王之位待之,把兩浙之地封給吳國王,可否讓東南免遭兵火蹂躪?”

這是要裂土封王啊!

陳東、胡銓、虞允文、蕭不言都被趙楷的想法給驚呆了。

你搞出一群桀驁難治的府兵還不夠,現在居然想搞裂土封王,你就不怕搞出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嗎?

“萬萬不可啊!”陳東有點著急啊,“官家不要忘了漢之七國、晉之八王!”

趙楷苦笑道:“陳東,你說的不對啊!吳國王今時今日的地位又不是朕給的……他當吳越國王不是朕割地給他,而是他把兩淮、兩江和荊湖南路之地割給朕,這怎麽是漢之七國、晉之八王?況且朕也不是漢景帝,更不是晉惠帝。即便多幾個封國之王,朕也會用推恩之法化大為小,使他們不為國家之害的。”

陳東等人已經注意到趙楷只提了兩淮、兩江、荊湖南路,而漏掉了兩廣和福建路……這說明他不介意多封幾個同姓宗王!

看來趙楷平江南的思路就是先在軍事上進行威脅,再用政治手段進行拉攏,得手之後再用推恩法進行分化。

這套思路看著是挺好的,至少極大的照顧了溜到東南去的趙桓和大宋宗室諸王的利益。

但是現在的東南真的是趙桓和他的兄弟、兒子們在治理嗎?

“官家!”在一群翰林當中最受趙楷重視的虞允文開口了,“吳國乃是與士大夫共之的……自從吳國王不用武人、獨尊文士之後,東南文武兼修之士就得到了大用。如今吳國內外上下,都被士大夫把持,連君王之權都有些旁落了。

官家的裂土封王之法只能拉攏流落東南的宗室,卻不能拉攏東南士大夫。如果東南士大夫決心抗拒,那麽官家封再多的同姓宗王,也不能兵不血刃奪取東南!官家如果想全取東南,還是得設法拉攏這群東南士大夫啊!”

“是嗎?”趙楷還是有點不信,“吳國王也算是個開創之主,怎麽就大權旁落了?那幫東南士人有這麽大能耐嗎?”

他這幾年對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金國,並不怎麽關心東南,而且也沒把東南士大夫太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這些人除了會寫幾篇錦繡文章之外,就沒什麽大本事了,而骨頭都很軟,歷史上不止一次當投降派。

而他趙楷也不是留著金錢鼠尾辮子的韃子,也不會搞什麽留發不留頭,那幫東南士大夫抵抗個啥?只要趙桓、趙樞這群上層都跪了,他們也就該給自己這個重開大宋天的明君唱贊歌了。

“官家有所不知,”虞允文也知道趙楷不怎麽關心東南的事情,只好耐著性子解釋道,“本朝……哦,是宣和之難前的大宋,名義上是與士大夫共天下,但實際上還是文武並用,實行的是以文禦武之道。也就是不容文臣掌兵,不許武人說話。再以文武殊途之法,使之互相牽制,都不能放開手腳做事掌權。如此君王才能大權在握,天下才能長久安穩。”

長久安穩?趙楷心說:那是趙構的安穩,我和趙桓都得當綠帽子王……我們都當了綠帽子王了,還要這個安穩幹什麽?

虞允文接著又道:“可是吳國王因為天下武人多追隨官家,所以極其不信任武人,到了東南之後,就行罷黜武人,獨用儒士之法。儒士一旦被獨用,也就沒了掣肘,也沒法兒把兵事之責往外推了……所以無用之儒,反而不得用。文武兼備之儒,則得以大用。官家可不能小覷了東南儒臣啊!”

陳東也在旁提醒道:“官家,自古以來的名將,選出來的少,用出來的多……東南儒臣能夠通過科舉騰達,說明他們不是愚笨之人,若束之高閣,不用其智,久而久之,自然變成了無用的腐儒。若委以大任重責,多加歷練,再去蕪存菁,假以時日,當然會用出一批名臣良將。所以如今東南之軍並不孱弱,尤其是東南水軍,實在是冠絕天下啊!”

虞允文是深知南宋虛實的,而陳東則是深知宣和之難前宋朝弊端的。南宋現在是真的在用文士,和之前假裝信任文官是不一樣的。

而且帶兵打仗這事兒,說穿了就是個“經驗主義”的工作,幹多了自然就行了……如果實在不行,換人就是了。趙桓那邊的武進士一次錄取好幾百,完全可以在使用的過程中淘汰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