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天理保佑,南宋不亡!

什麽?也開一個儒學宗廷?

這是要分裂儒學嗎?

不對,儒學本來就不統一啊!

儒學又不是國家,從來就是學派林立,各講一套。根本不存在天下儒門遵從一人號令的事兒!

而儒學宗廷一旦出現兩個及以上,那麽宗廷的神聖性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如果宗廷不再神聖,那麽趙楷的大義名分就得減半打折了。

趙桓和崇政殿內的幾個大儒的眼睛都亮了,忽閃忽閃的看著有些木訥的李侗。

不過李侗並不是為了壞趙楷的事兒才提出另立儒廷的,在歷史上他學成之後就回家當地主,關門做學問。在家裏宅了四十多年,也沒想過要出仕當什麽大官。

他就是一個純粹的儒家學者。

他提出要另立儒廷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認為趙楷所選擇的儒學路線太片面、太繁瑣,也太高端,還不一定能直指大道,好像也很難教化人心。

李侗在眾人的注視下,侃侃而道起來:“以天策將軍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多半是伊川先生的門徒。因而強調格物致知和萬物皆有理,認為只要深入探究萬物,就能得到其中的理。如果能得萬物之理,就能得到大道。

而且天策將軍和魏國公鵬舉先生還一起總結出了一些格物窮理的方法……可見他們二人都是伊川門下的高人。”

額,他把嶽飛也當成了伊川門人、理學大儒了……不過通過研究火炮得出了一些格物之法的嶽飛,的確對伊川先生程頤之學大有助益,說是理學大儒倒也沒錯。

所以這個嶽子他是做定了!

實際上,伊川先生程頤和後來的朱熹,他們二人學問的核心,並不是“存天理、滅人欲”,而僅僅是“存天理”。

滅人欲僅僅是存天理的手段之一。

而要存天理,首先要明天理,而明天理,就得格物窮理……也就是要學好數理化!而要學好數理化,就要適當滅掉一點人欲。

所以這個“存天理、滅人欲”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教導小孩好好讀書,學好數理化,考上北大清華——這叫存天理!

而為了用功讀書,就得少玩遊戲,不看東洋動作片,也別整天把心思用在早戀和吃喝玩樂之上——這就叫滅人欲!

如果再往深一點說,你一大科學家要搞科學研究去明天理,那也得適當的滅掉一些人欲……因為許多明天理的項目不是很賺錢啊!沒有錢怎麽滿足無窮無盡的人欲呢?

如果心中只有“人欲”,那就沒有辦法靜下心明天理了……就去賺大錢、賺快錢滿足自己的人欲了!而人欲有盡頭嗎?

好像也沒有,錢也不嫌多。如果不能適當滅掉一點,搞到最後就只有人欲,沒有天理,說不定還會傷天害理!

不過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不會存天理,只會滅人欲!

這就不行了!

這就等於一家長只知道管住孩子貪玩的人欲,卻不讓他去上學……一文盲再乖,也考不進北大清華啊!

而這個理學格物格了幾百年,連毛都沒格出一個,這說明他們根本不會格物啊!

不會格物,就剩下滅人欲裝道德君子,而且不僅自己裝,還強迫別人裝,這就讓人討厭了。

而且,滅人欲只是存天理的手段,而格物明天理不是人人都幹的。這是少數精英的責任,大部分人沒那麽聰明。

同時,大部分人也沒有會影響到存天理的大大的人欲可以滅……只有剝削階級才有很多人欲,勞動人民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哪有那麽多人欲可以滅?

所以不會存天理,同時又將滅人欲擴大化、絕對化,那就相當反動了!

而嶽飛在趙楷的啟發下,不僅格炮有成,而且還總結出了“簡單歸納法”和“假說演繹法”。

這兩個方法,再加上趙楷提出的“實證研究法”,理學就有了一些格物明理的理論工具。

也就是說,理學現在會一點格物了。雖然只會一點,但已經入門了。

而入了格物之門的理學,大興已是必然!

但是走上了格物窮理之路的理學,已經出了“高端化”和“精英化”的苗頭。

畢竟格物這事兒本來就高端很小眾啊,不是面向大部分人的!

而趙楷雖然意識到了儒學出現了“脫離群眾”的問題,也想通過“大辦學堂”和“禮下窮人”的辦法擴大儒家的基礎。

但是受制於理學格物路線的高端,又出於照顧府兵集團以鞏固自身統治的需要,趙楷的“大辦學堂”主要是為府兵子弟辦學……真正的目的還是培養軍事精英用於殖民戰爭,同時避免府兵集團腐朽墮落。

而“禮下窮人”又依附於辦學,所以必然會演變為禮下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