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南帝出,天理興!

趙樞、趙杞、張邦昌、趙不求,還有幾千名願意跟隨趙樞和趙不求一起北上的海軍官兵,終於在大宋洪武九年九月中旬的時候,乘著海上刮起西風的機會,登上了幾十條中小型海船,離開了崖山軍港,踏上北歸之路。

他們這是開開心心,滿載而歸,北上做官去了!

趙樞去秀州當東南大發運使——這官兒看名字就知道要發了!

趙杞準備去當福建路轉運使……這是趙樞的建議,雖然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窮地方,但是架不住泉州海運昌隆啊!

現在的大宋海貿第一港就泉州刺桐港,富得流油啊,只要稍微認真點收稅,一年怎麽都能有幾百萬的入賬!身為福建路漕臣的趙杞,當然也能從中撈到油水……

至於趙不求則會去接了大宋海軍都統制的差遣,也是高官得做了。

而留在廣州的眾人,總算是松了口氣兒……趙諶明面上當了南越國王,北面那個北帝趙楷應該能消停一陣子了。

不過他們的安穩日子肯定是過不太久的,因為等趙楷鞏固了在東南地區的統治,一定會找著借口攻打廣州的……趙諶無論是南帝還是南越國王,都免不了挨打。

即便趙楷真的看在朱璉的面子上,又或是因為別的原因不對趙諶下手,趙諶手頭的那點財貨吃幹用盡之後,那也是個完。

所以趙諶等人,就得利用趙楷消化東南半壁的機會,開始向南擴張了。

留給趙諶的時間真的是不多了,可是要做的準備卻一點也不少啊!

首先當然是組成屯軍了……就是趙樞提出的“軍團”,趙諶給換了個名兒,就叫屯軍,意為屯田之軍。根據趙諶和底下的臣子們討論的結果,這些屯軍應該以“戶”為單位,一軍3000戶。殖民嘛,一群大老爺們過去怎麽殖啊?跟誰殖啊?

所以趙諶先得想辦法為組成屯軍的戰士解決娘子問題……怎麽解決?當然是花錢解決唄!封建社會還能沒有買賣婚姻?

娘子的問題解決了,招募屯軍武士的問題就跟著一起解決了,參加屯軍發娘子啊!

不過光湊夠人頭還是不行,還得解決屯軍的組成和教化這兩大難題。

屯軍是封建性質的,不是官僚性質的……所以那些武進士出身的軍官,大多都不願意成為第一批的屯軍之主。

他們好好的官當著,幹嘛去冒那樣的風險?

所以趙諶不得不從自己的少年親軍中選出一批能力較強的“兄弟”,先去撐起幾個屯軍。

除了這些屯軍的軍使,下面還有左右千戶(軍使自領中千戶)和三十個百戶……這些人怎麽產生也是個難題。

趙諶琢磨了許久,最後就用了比武定高下的辦法……這些千戶、百戶首先得是猛人,然後再言其他。

而教化這個問題,則比組織更讓人頭疼!

三千戶的一個屯,可能還得分成幾個堡,在遠離中土的地方拓土殖民,想想都不容易!

而在所有的不容易當中,最不容易的當然就是維持自身對南宋(南帝之宋)的認同了。

這可不是小問題啊!

如果要較真,現在安南都護府那邊的上層,大多也是漢人,連他們的君王都是漢人。安南李家一說是福建路人士去捉魚,捉著捉著就成了皇帝;另一說是唐太宗第十四子李明的後裔。不管哪種說法是真的,安南李氏的祖上肯定是漢人。

可是那些分明擁有漢人血統的安南人卻把大宋視為了仇寇!

對於想要建立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帝國的南宋逃亡集團來說,怎麽將分布在南洋大海沿岸和各處島嶼上的屯軍據點以及海港城市擰到一塊兒,就是大難題了。

如果是一大片連在一起的地盤,要維持認同,要越擰越緊都是比較容易的。人員流動方便,文化上容易交流,經濟上也會融為一體。而為方便交流和融合,自然會出現共同的秩序和信仰。

但是趙諶的南宋流亡集團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是不大可能占據一大片連接在一起的地盤立國,他們只能分散到各處沿海和海島,通過海路互相聯絡……而遙遠的距離,一定會產生隔閡,而這種隔閡又該如何彌補呢?

想來想去,也只有教化人心一個法子了!

可是這人心又該怎麽教化呢?

……

洪武九年十二月下旬,廣東,番禹。

臨近年關,這座繁榮了一千余年的南國第一商埠,變得比往年更加的熱鬧了。城裏城外,到處都是一片熙熙攘攘的場面。從北方逃亡而來的幾十萬人,現在大多都被安置在廣州境內。他們多少都有點積蓄,趙諶的小朝廷也還有余財可以養活他們。所以趁著年關將至,各軍各營各個衙門都放了長假,大家夥就三五成群的來廣州城這邊逛逛,試著從廣州的一方繁華之中,尋著一點家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