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高太尉,祈戰死!(第2/2頁)

高衙內說到這裏,又給身邊兩個五十來歲的武夫打了眼色。

陸謙、林沖都是明白人,馬上附和起來了。

“官家,臣雖是武人,但是在延津之戰前從未臨陣殺敵,實在慚愧啊……所以臣對兵家之事,實在知之甚少。”

“官家,臣雖然粗通一些武藝,但是不懂兵法,在延津之戰前,也從沒有臨陣殺賊的經驗,實在不能指揮大軍野戰啊!”

趙楷笑道:“你們不必擔心……你們負責築城、守城就行了。運籌帷幄和臨陣決戰的事情,朕自有安排,不必你們去做。”

高衙內、陸謙、林沖還伸著脖子在等趙楷的“安排”,趙楷卻已經對三人道:“你們收拾一下,過幾日啟程去蓬萊吧……高卿,朕委你為遼東鎮撫使兼知復州事。

陸謙,朕委你為復州兵馬鈐轄。

林沖,你就當遼東鎮撫使司都統吧。”

趙楷給三人派了差遣,可是三人並沒有馬上領旨。高衙內問:“敢問陛下,何為鎮撫使?”

這個“鎮撫使”的確是個新名號,高衙內、陸謙、林沖三人都是頭一回聽聞。

“鎮撫使者,封疆之吏也,所據地方,除茶鹽由朝廷置官提舉外,其余均歸鎮撫使便宜行事。”趙楷解釋道,“這些日子,朝中有些大臣提出了在河北、河東沿邊之地設立鎮撫使司,以便集中一方的人力、物力用於抗金。朝中還存著爭議,需要等重臣們到達大名府後再議。”

提出設立這個近乎於節度使的鎮撫使職位的,是和秦檜同任侍禦史的範宗尹。他在趙楷出屯小吳埽的時候,向監國的皇後朱鳳英提出了向前線地方派出能臣大將,盡可能給他們放權,任命他們當鎮撫使。

範宗尹的這個提議當然是極具爭議性的,自然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朝中重臣吵成了一團,一時也拿不出個統一的意見。

趙楷頓了頓,笑道:“不過遼東本就不是大宋的土地,而且朕這回出兵遼東,不過是為了迫使金賊從燕地撤兵……所以可以試行一下鎮撫使司。

你們三人再等個兩三日,等朕和重臣們商量好了之後,就給你們下詔書。”

……

“臣構拜見父皇,見過大哥兒。”

揚州城,大宋太上皇帝行宮之中,一個年約20歲上下的高大青年,正在後花園中的一處八角亭外,向裏面正在對弈的趙佶、趙桓二人恭敬的行禮。

這青年自稱“臣構”,還管趙佶叫父皇,自然也是姓趙的。

姓趙名構之人,當然就是康王趙構了。

趙佶關心的看著這個兒子,笑著問:“九哥兒,聽說昨日你和幾個兄弟外出遊玩時不慎墜馬,現在看著還挺精神的,想必沒有摔壞吧?”

“孩兒沒有摔壞,”趙構語氣平靜地說,“只是擦破了一點皮。”

“九哥兒的勇武可不在三哥兒之下啊!”趙桓笑著道,“現在正好可以助三哥兒一臂之力……這次出兵的事情如果成了,咱大宋的太平盛世可就又能回來了。”

趙佶看著自己的九子,笑著問:“九哥兒,你敢去嗎?”

應該是不敢的……因為趙佶聽童貫說,趙構昨兒好好的和幾個兄弟一起在禦花園中訓練馬術,聽到一直跟著趙桓辦事的肅王趙樞去跑來說了讓他出征遼東的事情以後,當時就從馬上跌下去了,好不容易才救醒的。也不知道有沒有摔壞腦袋?

“如何不敢?”趙構的語氣依舊平靜,哪裏有一絲怯意?

趙佶還是有點不放心,“那可是去遼東抗金啊!”

趙構笑道:“父皇,臣已經打聽過了……大哥命人組建的水師實力強悍,根本不是金賊可以比的。臣不過擔任水師監軍,又不必上陸殺賊,有何可懼的?況且三哥兒還不一定信得過臣呢!”

“三哥兒那邊盡可以放心,”趙桓胸有成竹地說,“他是念及兄弟之情的,當然也希望可以有兄弟為他分憂……所以你盡快北上吧,早一點見到三哥,就能早一點把跨海征金的事情辦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