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當你被整個世界遺忘

電影真正開始了之後,林冬才發現了這兩部電影之間的差距。

《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系列,單純如童化。

雖然也有深刻的,比如當年的《黑貓警長》、《魔方大廈》,以及之前的《大護法》,仿佛每一個作品中都有隱晦的時代印記和深刻寓意,常常看完的時候一臉懵逼。

終究是非常小眾。

貓廠投資的《魁拔》系列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

後來才終於找對方向。

試錯成本實在太高了,前面幾部都賠了錢。

如果不是林冬堅持,任何投資人都挺不到收獲的時刻。

去年的《大魚》比較不錯,可是瑕疵也依舊明顯。

盡管國產的動畫片、動畫電影一直在進步,卻也還是有種難以鎖定觀眾群體的感覺,受眾觀眾年齡層面廣泛化的動畫類型還仍是不多。

雖然影視文學作品映射當代的時代背景是常有的事,但將此映射拿掉之後,動畫本身的質量不應該迅速地掉档,變得單薄,甚至幼稚。

這就像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思路。

什麽是面向少兒的,什麽是面向成人的,一直在人們心中有個很明確的界定。

我們總希望突然有一天,孩子們一夜長大,仿佛是18歲的那天睡了一覺起來就什麽都懂了。

這個成長的過程是缺失的。

能夠起到過程的影視作品也是缺失的,有的幼稚的令人發指。

雖然大人也在看。

據說,有罪犯在被抓的時候,電視上正在放《小豬佩奇》。

有的就晦澀到,連資深影評人都發掘不完電影裏隱藏的深意。

若有一天動畫這種表現形式得到了大眾的普遍認可,不會再有“你都多大了還在看動畫片”的質疑,這種老少皆宜的動畫文化可能才能快速發展起來。

《猴子回來了》從某種程度上做到了。

盡管有些地方處理的也就不夠柔和。

在沒有看《尋夢環遊記》之前,林冬以為它只是一個動畫渲染技術很高、簡單的追夢故事。

結果,這確實是一個簡單的追夢故事。

只是加了家長裏短的俗套,說明一個道理:簡單的追夢並不會讓人義無反顧,有牽有掛才會刻骨銘心。

於是就讓半個影廳的人哭成了狗。

林老板自然是不會哭的,他只是被濕潤了眼睛。

他旁邊的安茜,盡管在努力的控制情緒——演員們都非常的擅長這個。

但依舊控制不住自己。

到最感人的時候,更是捂住了眼睛。

那眼淚鼻涕的,估計一定好看不到哪裏去。

這種感人,不是故意煽情的感人。

良好的布景和制作是帶入觀眾的主力,後續情節,矛盾展開和反轉設定都有細膩的布局,讓觀眾情緒跟著故事發展,容易多了。

比如,CoCo偶爾想念父親、家人著急地在墓地尋找米格、埃克托思念女兒試圖能見一面、被人遺忘掉的亡靈會消散等散點情緒。

這些散點在米格幫著CoCo想起父親的場景中全部串聯起來,也正是這裏,影廳一片抽泣。

喵音上有個很火的短視頻。

用《奇幻精靈事件簿》的一個片段,搭配上《Windy Hill》的音樂。

我曾想過最浪漫的事,在我垂暮之年,父母會踏著花瓣來接我離開。

等嘗盡這世間冷暖,愛的人終會相見。

非常簡單的文案、視頻、音樂,非常容易就能擊中人的心靈,讓本來平靜的你潸然淚下。

尤其是那些父親已經去世的人。

人類的感情都是共性的。

電影應該去帶著人們去認知這種共性,而不是強行去催逼。

安茜的父親……

她的親生父親似乎在很早的時候,就和她的媽媽離婚了。

後面母親再婚,就是繼父了。

那麽,在她的心中,父親究竟該是個什麽樣子呢。

對大人來說,不能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幸福,可是對孩子們來說,大人們為了自己的幸福,他們已經被犧牲了。

這種事情,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總有一個會被傷害。

林冬記不起他巫師世界父母的樣子。

在他繈褓的時候,他就被送到了孤兒院。

相比較來說,反倒是這邊的父母更容易帶給他感動。

最開始的時候,是每個月都給他打生活費。

哪怕他已經開始投資電影,開始吃香的喝辣的,這個錢也沒有斷過,來到這邊最初的那些日子,他之所以沒有被餓死,要多虧了兩位老人大冬天去擺攤烤雞架養活他。

後來日子好了。

他越來越火,片酬水漲船高,買了房子,買了鋪面。

可是兩位老人也從來都不會亂花錢。

都攢著給他買媳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