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孤城》上映

就算他拍的是屎,有這麽多人無私的幫助宣傳,也必然會吸引很多人去關注。

大家甚至等不及電影下映在視頻網站上看。

都想看看,到底是什麽樣的電影,能夠引得這麽多人關注推薦。

如果《孤城》質量非常爛。

那這事就是一出醜聞,就是有錢人的商業互吹,網絡水軍泛濫的明證。

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最多就是第一天被騙進影院的人上當。

但是當《孤城》的質量非常好,能夠經得起推敲的時候,這種宣傳的力量就超過了一加一等於二的效應。

所以,票房大爆也就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了。

眼瞅著要過年,給大家來了一記重拳。

哭吧。

不管是男的女的,哭永遠都不是罪。

當然,《孤城》也不是一面倒的全都是誇贊,那不現實。

畢竟,生活中本身就存在一類人,他們喜歡反對一切他們可以反對的東西。

而且,林冬也不可能拍的出來毫無爭議的電影。

有人看,就有爭議。

爭議的點主要在於劇中的一個角色上。

劇中出現了一個商人,由張昃出演。

奸商的那種。

他來到了這邊,最後不走了,慷慨赴死。

問題是,觀眾普遍認為這個角色畫蛇添足,不合邏輯,根本不用死的。

他不是士兵就不說了。

他一個敵人也沒殺死,最後被人一刀就給砍了。

意義何在。

如果你說你是一個普通人,為了守城赴死也就算了。

你砍翻幾個敵人,那確實足夠的熱血。

咱普通人也有代入感不是?

可你沖上去,刀才舉起來,你就被人亂刀給砍死了。

從頭至尾,一人未殺。

甚至連給敵人造成一滴血的傷害都沒有。

然後就一個特寫。

被砍死,臨死之前,咧嘴露出了一個很傻逼的笑容。

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麽。

你自己演的角色,一個逃兵,占了整部電影五分之一的篇幅去送軍餉,最後壯烈戰死。

我們都數著了,你一共中了七刀才死,砍翻了十六個敵兵。

把人家張昃形象塑造的那麽偉岸,結果一刀就被砍翻。

對比之下,實在太不要臉了。

太不要臉了。

當然,也有人會反駁。

《孤城》的成功之處,不在於截選了這麽一段悲壯的歷史。

而在於成功的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

不管出場的時間長短,人物形象都很豐滿,再加上演員各個演技在線,超常發揮,會讓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始終有一種我在看好電影的感覺。

不管多好的電影,只要出現了一個尷尬的角色。

你都沒辦法多喜歡它。

這就像是漢堡包裏頭裹了一顆蒼蠅屎,而且還被你知道了一樣。

張昃飾演的商人公子哥,慷慨赴死。

這個人物體現的是弱者之強。

他非常的弱,但又無比的強大。

他確實可以不死,可他偏偏死了,他死的毫無意義,毫無價值,但正因為這種不應該和無意義,才鑄就了這個人物形象的偉大之處。

其他人死了,是一種民族精神,體現的是軍人的職責。

而張昃的死,體現的是俠。

他不是商人,他是一個俠客,手無縛雞之力,卻釋放了萬丈光芒。

現在的我們,需不需要俠。

一天到晚把義氣掛在嘴邊上的人都進去了。

繁榮穩定,需要的不是俠客。

很多人鄙視鍵盤俠,看不起只有一張嘴的鍵盤俠,但事物都有兩面性,網絡上也可以有俠客精神。

如果你一拳能打死老虎,你為孩子驅趕惡狗,你這叫力所能及。

但如果你只是個普通人。

你面對惡狗在攻擊孩童,你該如何選擇呢。

你可以說驚嚇惡狗,找武器,報警等等……但如果這些都無法付諸實行,你只有赤手空拳的沖上去呢。

或者,把狗換成猛虎。

現實裏,人們對道德的要求普遍不高,這個無須苛責。

你跑去做好事,說不定還要被敲詐呢。

但影視作品不一樣。

它的存在,應該是去表達,去提倡,去影響。

《孤城》備受好評的除了角色,還有音樂,這一點超乎了幾乎所有的人想象。

悲壯的電影,你悲壯就完事了唄。

林冬可不會玩的那麽Low,準確的說,他手底下有個貓廠,不管怎麽玩他都Low不起來了。

除非他拿個話筒自己唱。

如果那樣的話,還有人誇贊《孤城》的音樂,那這舔狗的功底也已經深不可測,都舔出坑來了。

從《山海》開始,大家就發現貓廠的配樂越來越牛皮。

貓廠養了一個龐大的配樂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