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4/6頁)

而舉凡稱得上精致的,泰半都與小巧、可愛等掛鉤。體現在擺盤上,就直接跟量少畫了等於號。本就不太大的盤子,老十狠狠一筷子下去,直接沒了三分之一!!!

四哥倒沒那麽過分,但下筷子一點也不慢啊。

胤禟急,飛快扔掉了優雅矜持,將現場變成三個人的搶菜大戰。最後合三人之力,將滿桌湯湯水水全都用了個精光,連胤禛珍藏的好酒都下去整整一大壇。

老十離府的時候,腿上都打著晃兒。

就這,他還大著舌頭囑咐寧楚格:“大,大侄女兒啊,等明兒十叔再來,天天來,你可記得大點盤子。咱們一家人,不講那些花裏胡哨,只量大就……就好!”

這混賬吃就吃,還敢嫌棄量少?

明明合爺與老九之力,都沒搶過他自己!!!

胤禛皺眉,毫不留情攆人:“滾滾滾,爺家格格忙著,哪有許多時間給你這混蛋做廚娘?”

幫老十四忙活內務府,還得準備江南隨扈事呢。

當然最後這一句,就算是四爺已經微醺,也沒有說出來,只讓胤俄別得寸進尺。咱這是嚴肅正經的四貝勒府,不是能讓你隨意點菜的茶樓酒館!

但世上哪有不透風的墻,宮中又哪兒來的秘密?都沒過當晚,今上二月南巡,擬帶著德妃與和碩格格寧楚格的消息就傳開。

康熙往寧壽宮給太後請安的時候都被問了一嘴,康熙:……

那能說本來沒那個意向,但架不住那丫頭美食誘惑麽?

果斷不能啊!

於是微笑:“回皇額娘的話,是有這麽回事。那丫頭純孝,怕兒子這一路折騰吃不好、睡不好,身體遭不住。她不是擅廚藝,更講究藥食同源,尤其擅長食補藥膳?”

“因此上毛遂自薦,願意一同前往照料朕。”

“原來如此!”太後笑:“難為她自己還小小一個呢,竟能想得這般周全。”

“誰說不是?”康熙笑:“最是個孝順又體貼的。虧的老四整天跟個冰塊兒似的,嚇得弘暉、弘昀兩個都不敢多言。只她不但不懼,還人前人後地維護著。連說她阿瑪只是面冷心熱……”

一想想小丫頭氣沖沖來永和宮,跟他告狀。欲查清謠言真相,還她阿瑪清白的小樣兒,康熙就忍俊不禁,原樣學給了太後。

把太後聽得眉開眼笑。

她以往對胤禛平平,哦不對,應該說她與康熙步調一致許多年。除了太子跟養在膝下的五阿哥外,就沒對哪個皇子特殊過,但現在得了人家閨女的好啊!

既趕上了,就不免幫忙說上兩句:“那孩子冰塊兒,不也是皇帝你矯枉過正?哀家依稀記得,老四小時候也活潑開朗著。嘰裏咕嚕總有說不完的話,被孝懿皇後戲稱小話嘮。”

“被你那麽一訓啊,居然還就沉默寡言了起來。可見你這個君父在他眼裏,還是極有分量的。”

“平日公事也兢兢業業,私下對哀家、對你對德妃也頗有心。妻妾子女等問題,處理的也極為妥當。是個孝順,知道讓你省心的!”

這幾年被胤褆、胤礽兩個明爭暗鬥,折騰得不厭其煩的康熙:……

可太喜歡孝順又不爭的好孩子了!

順著太後這思路一想,還真是,胤禛這好孩子色色樣樣都對得上。

別看他面冷,嚴肅,不怎麽擅長奉承。跟小嘴蹦豆似的,讓人一見便心情愉悅的寧楚格簡直是兩個極端。

但舉凡交代到他手中的事兒,都會兢兢業業完成。

能力沒挑。

每每太後千秋,他萬壽與德妃生辰,也都精心準備禮物。每年孝懿的生死兩祭,從不曾忘。每每抄經、茹素地各種懷念。便到如今,見到隆科多等,也還恭恭敬敬地喚一聲舅舅。

烏雅氏那幾個不成器的犯事時,他因顧全國法故,死忍著沒求一句情。

但判決下來後,卻沒少周濟那一家子……

真越想,越覺得孩子好系列。

等回頭胤禛往幹清宮奏事時,他還難道溫情地囑咐了幾句:“雖然朕下令徹查,但你也該知道。比起查清根源、制止謠言等,最難的是如何消除謠言所帶來的影響。”

所謂的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說的就是這了!

尤其德妃母子不合的傳言由來已久,甚至成了很多人眼裏的事實。為了心愛的小兒子去找沒在自己跟前長大、已經離了心的長子麻煩。在那些人眼裏,就是德妃能幹出來的事。

怎麽解釋,都有欲蓋彌彰之嫌。

胤禛一臉感動地拜倒:“兒子多謝皇阿瑪體恤,您放心,兒子……”

“都已經習慣了。”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只要皇阿瑪不信,兒子便無所畏懼。哪個願意議論,便讓他們議論去,兒子深證不怕影子斜!!!”

四子眉眼含笑,不帶絲毫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