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2/7頁)

爵位上升,俸祿自然而然也跟著漲。

按照定例,固倫公主若居京師,年俸四百兩、祿米四百斛。下嫁外藩則俸銀一千兩,貢緞三十匹。而今上以固倫福襄公主良方頻獻,為大清貢獻實多為由。特旨她這個固倫公主俸祿比郡王,年俸五千。

咳咳,聽說這還是他與朝臣拍了半天龍案爭取來的。

一天之內,兩張聖旨。同一個府中的兩父女,一個得封親王,一個破格晉封固倫公主。這隆寵,簡直亙古未有好麽?讓朝臣們心生惶恐,就怕萬歲爺對福襄公主這麽毫無節制地寵下去。雍親王什麽都不必做,光靠掌珠就能躺贏了。

而對於擁有一個錙銖必較,不愛美名,急眼了還親娘舅都不放過的新君……

群臣充滿了拒絕,並極力掙紮,啊呸,努力規勸!

沒全面吵贏,只得了個折中數字的康熙皺眉:“好孫女等著,早晚有一日,皇瑪法得把那其余的五千給你補上!你雖為女子,但這些年來為大清所做的貢獻不輸於任何一個親王,怎麽就不能給個親王的待遇了?”

德妃素來溫柔小意,康熙說一,她絕不說二。

打從太子、直親王、三貝勒、八貝勒紛紛落馬,她所生兩子反而異軍突起,成為奪嫡熱門人選後。原就低調的她,更加謹小慎微起來。

唯恐一個行差踏錯,成了別人攻訐自家倆兒子的理由。

對待兩個兒媳婦、幾個嫡庶孫子上。也恨不得拿個尺子、稱過來,好好地量一量,稱一稱,務必一碗水端平。

只要不涉及到好孫女寧楚格!

比如這會,她本該謙虛推辭,說些個身為皇子皇孫,生來享祖宗遺澤,受百姓奉養。有能力時,多為江山出點力、替百姓盡點心也是應有之義。皇上對這孩子向來寵溺,可不敢再為她破例的場面話。

可事涉寧楚格的利益,娘娘可就不謙虛了:“誰說不是?”

“那些朝臣們整天只會嚷嚷著禮制、規矩的,怎麽就不想想,勤學奮進好生辦差?連個孩子都不如,還在那兒叫囂!嘖,要是以寧楚格的貢獻去規定他們的俸祿,妾瞧著,怕不是要有半數得倒找給朝廷銀子的!”

見皇瑪法點頭,一臉的若有所思。

寧楚格趕緊笑著往他手裏塞了杯茶:“好啦,皇瑪法喝杯茶消消氣。切莫再為孫女與朝臣們置氣,您瞧,這才幾日未見?您這發又白了些許,眼下又有了青黑。是不是又沒聽話,沒早睡早起?”

聽公主一問這個,梁九功就想瘋狂點頭。懇請公主多在宮中留一段兒,好生督促萬歲爺。

朝堂上殫精竭慮,日理萬機,都恨不得把自己忙成個陀螺。還茶飯不思,夜不成寐的。日子久了,便神仙也受不了啊!

只他再急,也只是個太監。

萬歲爺一個眼神過來,他這萬般求懇也都得化作一聲輕嘆。

聽皇上睜眼說瞎話:“那哪能?好孫女該知道,皇瑪法最是講究養生。素來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至於白發?今年康熙四十七年,朕八歲登基,九歲改年號為康熙。悠悠四十幾年轉瞬過。如今都坐五望六了,有點白發豈不正常?”

自然規律的事兒,誰都避免不了。對此,康熙特別的淡定。真如他自己所言,死生常理,朕所不諱。惟是天下大權,當歸一統。比起生死,他更看重的是這江山,是大清的百年基業。

見寧楚格實在憂心,忙又笑著解釋:“眼下微有青黑,也是這幾日實在……”

“總之好孫女莫擔憂,還沒給你選個好額駙,送你風風光光出降,皇瑪法這把老骨頭且還能堅持著!”

常規的展開:公主撒嬌、跺腳或羞惱。

咱們寧楚格呢?

就眉眼含笑,大大方方地伸手跟康熙三擊掌:“喏,咱們祖孫約好咯,皇瑪法可得好好保重。畢竟沒有幾十年,也無法確定一個人、一樁婚是好是賴!您可是堂堂天子,不好食言自肥噠!”

康熙一愣,繼而笑道:“好好好,皇瑪法聽咱們公主的!”

一聲公主喚得寧楚格臉上一紅:“皇瑪法還說!前頭孫女接旨的時候,心裏可錯愕。固倫公主?這,這也不是我配,我能擁有的啊?惶恐之中,差點兒抗旨不尊。真的是,既怕拂了您的慈愛,又怕您因這慈愛而被群臣勸諫。”

“孫女打聽過了,未婚的公主年俸也就二百多兩。大婚後,留在京中跟撫蒙的待遇也有差。但至多,也就一千兩銀子封了頂。孫女這上來就是五千兩,榮寵已極啦!”

“以至於這心裏啊,很有幾分小惶恐。常想若朝臣反對太多,孫女就還當個和碩格格。總歸有您跟瑪嬤還有我們闔府寵著,孫女吃喝花用俱不愁,出門也沒人敢小看。什麽爵位也沒多大區別,只還是您最疼的乖乖好孫女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