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7頁)

張若淞俊臉紅若塗丹,支支吾吾好半晌,才按捺不住地問:“娘啊,您兒媳婦真是這麽說的?在她眼裏,兒子真有那麽好看?”

張夫人狠狠地橫了他一眼,可不就那麽好麽!

以至於好好的妹子變了兒媳。

雖然也好,更好。但張夫人提起來,還是有些憤憤。並忍不住嚴肅臉對兒子說:“你也知道,什麽公主深明大義,願意為滿漢融合做出屬於自己貢獻。都是皇上為了公主,特意使人傳播出來的。”

“事實上,寧楚格為了與你結緣付出良多。否則依著她的名望與聖寵,多得是蒙古親王、台吉將自家兒子送來京城。”

“這場婚事,張家甚至全體漢人官員、天下百姓都受益良多。寧楚格卻只得了一個你,你小子可得把心思擺正了,永遠記得綁了那個什麽粉桃還是桃紅的往昭仁殿去的心情與堅持。”

“傾心相待,珍之重之,莫讓寧楚格後悔跟你娘從姐妹變成了婆媳!”

張若淞拱手,一臉認真地保證:“娘您放心,兒子不是那朝秦暮楚的風流子。否則也等不到如今,被您兒媳婦看上。您啊,就等著看兒子與您兒媳琴瑟和諧,恩愛無極。等著抱結合了我們兩人優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好大孫吧!”

嘶!

這一句,特別精準地捏到了張夫人的脈門上。

讓她頓時血槽清空,什麽訓誡警告都忘到了九霄雲外,只剩下滿滿的期待。天可憐見的,她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催婚。可不就是為了能擁有個仙童般的乖孫孫或者仙女兒般的乖孫女啊?

她停止了殷殷囑咐,後頭跟進來的張廷玉就開始諄諄教誨。

字字句句都離不開皇家婿難做,既然你選了這條路,就得嚴於律己。好好的,踏踏實實把這條路走下去雲雲。

張若淞拱手:“父親金玉良言,兒子豈敢不從?”

“您放心,兒子定然慎之誡之,不違責任,不滅良知。便做了固倫額駙,也還是您與娘的好兒子。定然與公主常回來看望您二老,府上有事兒,也絕對積極踴躍。當然咱們張家世代積善,對於不肖子孫自有一套嚴苛規矩。”

“真有那等蠅營狗苟,有辱門楣之輩。向來都死寧可直接打死,也絕不放出去為禍世人,給家中抹黑的!”

張廷玉哪兒不知道,兒子這是趁機暗示呢?

日後府上甚至整個張家,他該管的絕不袖手,有那違法亂紀卻別指望他包庇縱容!

不過也是,他個漢人額駙,還是尚了今上最最疼愛孫女的固倫額駙。恨不得被滿朝文武用放大鏡瞧著,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有人留心。謹慎些,絕不是壞事兒。

迅速釋懷的張廷玉笑:“家中、族中諸事自有為父與你的叔伯並兄弟們。哪用得著你個小輩?你啊,且好生過好自己的日子便是!”

張若淞忙不叠點頭,手拿著那結了花球的紅色緞子就要往自己身上比劃:“那,兒子準備準備就去迎親了?”

張廷玉瞧了瞧外頭才剛剛露臉的朝陽:“連特特來參加你婚禮的長輩們都不見,飯也不吃一口。七早八早地跑去迎親?呵呵,你別被你那冷面嶽父親手拿笤帚疙瘩給打將出來!”

自打康熙三十九年中了進士後,張廷玉的官途那叫個順風順水。十幾年功夫,就從區區翰林院庶吉士到如今的正二品大元。

簡直青雲直上。

直到自家長子與皇上心尖尖上的孫女訂了親,他就開始間歇性遭受未來親家雍親王的冷臉攻擊。

婚期越近,便越發嚴重。

讓張大人幾度惆悵,生平第一次感覺到宦海艱難。咳咳,不是親家不仗義,而是花樣討好他的人太多。其中就難免有那麽三兩個奇葩,特別的急王爺之所急,也厭王爺之所厭。連池魚都如此,更遑論兒子這正主呢?

張若淞:……

“不會,雖然嶽父瞧兒子那目光跟防狼似的。但他老人家心裏明白著,那麽好的閨女早晚都得被狼叼走。所以比起防狼,更重要千挑萬選,確定兒子就是那個上上之選。自打昭仁殿一行後,嶽父看兒子的目光都堪稱慈愛了……”

而事實上,雍親王府中。

同早早醒來,已經香湯沐浴過,開了臉,換了吉服,盛裝打扮完畢的寧楚格正在聆聽阿瑪教誨。

那都是新娘臨出門的時候才說,這會子會不會有點早?

雍親王表示,那些都是說來聽聽的場面話。現在這些,才是他要對愛女所說的肺腑之言:“時光荏苒,轉眼已經二十載。阿瑪還記得我兒剛剛生下來,像紅皮猴子似的樣子。這小小的一團,眼睛都沒睜開,哭聲卻極為嘹亮。”

“眨眼間,小嬰兒長成了窈窕淑女,竟然也要為人婦、為人母了!”

這等惆悵不舍的眼神一出,寧楚格心裏都有些酸酸的:“二十年間,七千三百余日夜,女兒謝過阿瑪疼寵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