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2/4頁)

起初,朝中反對之聲甚隆,無數官員紛紛勸諫。

可新皇不比先帝慈和,他認定了對的,有益於國計民生的,那是遇到再多困難也要堅持的。比如火耗歸公、攤丁入畝。不管多少人反對,都要堅定不移進行下去。

不惜為此亮出兵刃,殺到人頭滾滾。

已經改名允禵的十四就曾笑言:“這些人啊,腦子也是不清醒,非拿雞蛋碰石頭。豈不知抄家王爺已升級,變成抄家皇帝了麽?”

為此,他還被太後親額拍了一巴掌。

已經升級成慎親王的他滿臉錯愕:“皇額娘,您……您竟然從偏心兒子變成偏心四哥了麽?”

終於升級成後宮第一大,再無需有任何顧忌避忌的太後娘娘閑閑地瞥了他一眼:“不然呢?誰會放著爭氣的好大兒不稀罕,稀罕你這個一把年紀還撒嬌的臭小子?”

允禵錯愕,胤禛展眉。

原來便是登臨高處,禦極天下,也未必非要做個孤家寡人。

當然這都是後話,現在大行皇帝剛剛發引。新帝將將即位,改元雍正,並將明年定為雍正元年。然後下旨封後宮與諸王等,屬於胤禛的時代就此到來。

時人崇孝道,康熙更是以孝治國。

作為繼任皇帝,雍正第一個尊封的肯定是自己生母德妃烏雅氏。以聖母皇太後之尊,擬上徽號仁壽皇太後,移居寧壽宮。

嫡福晉烏拉那拉氏為中宮皇後,與帝同住養心殿暖閣。

側福晉李氏誕育有功,故封為貴妃,號齊,賜住承幹宮。側福晉宋氏為妃,封號懋。格格耿氏育有四阿哥弘晝,故為嬪,封號裕。其余無所出者,皆封貴人、常在不等。

封完後宮後,就是諸王。

為避他這個新帝的名諱,胤字輩兒的都改成了允字,重了兩個音的十四直接改成了允禵。

而現在,允禔、允祺、允佑、允襈、允俄都已經被先帝封了親王。他這個新帝所能做的,也只是對他們嘉許、賞賜一波。然後根據他們各自的長處,將之分派到不同的崗位上。

再將老九允禟、十三允祥、十四允禵都晉封為親王。十二、十五、十八為郡王,十六、十七為貝勒。

他的寶貝愛女固倫福襄公主升級成固倫福襄大長公主,額駙張若淞封一等公。此提議一出,弘暉就給他阿瑪跪了:“皇阿瑪,兒子知道您對皇姐拳拳一片疼愛之意。可,這與禮不合!”

慣例都是封女兒為公主,姐妹為長公主。您這上來就是大長公主,兒子以後可怎麽操作嘛?

為了這點子私心,大阿哥想也沒想地就投了反對票。

惹得眾多皇叔側目:怎麽這才當上了皇阿哥,就開始防備親姐過於受寵,連帶著弘晝也水漲船高麽?

弘暉:……

就巨冤,還唯恐被親姐誤會。忙不叠跑去了永和宮,二話不說先給寧楚格深深鞠了一躬:“皇姐,親姐,你可別聽旁人瞎胡說。不管是雍王府大阿哥,還是皇子阿哥。咱們姐弟幾個感情永遠不變,我打心眼裏覺得您配得上任何尊榮。就……”

“就琢磨著朕以後,你可得怎生加封你皇姐唄?”隨後趕來的胤禛輕嗤,給了他個極為嫌棄的白眼。

嚇得弘暉臉色一白,差點當場跪了。

誠不敢被懷疑覬覦大位,甚至盼著皇阿瑪早日……

還是德妃,哦不,現在應該喚聖母皇太後了。還是聖母皇太後皺眉:“孩子也是一片愛護長姐之心,皇上何苦這般嚇他?”

胤禛拱手向她施了一禮:“皇額娘錯了,哪兒是兒子嚇他,分明是他嚇兒子!您是沒見當時的情景,也就是父子之間還有那麽幾分信任,也就是兒子深知他對寧楚格的情誼。”

否則這個嫡長子還能不能要,都得打個問號了!

弘暉撓了撓因在孝中不能刮,已經有些毛茸茸的發頂。笑得別提多尷尬:“兒子魯莽,多謝皇阿瑪體諒。”

胤禛微微皺眉,正色道:“今時不同往日,身為皇長子,你得好生扛起肩頭的責任來。為為父分憂,約束好下頭的弟弟妹妹們,也給他們做個表率。”

“你從小就是按著雍親王府接班人標準培養的,二十余年來,鮮少讓為父失望。以後,朕也希望您踏踏實實,勤勤勉勉,莫負肩上職責!”

被這沉甸甸充滿寄望的眼神一瞧,弘暉整個人都認真嚴肅了起來:“皇阿瑪放心,兒子記下了。自此而後,凡事一定三思而後行。免得簡簡單單一句,便被解讀出萬千含義來。名不名聲的倒也無妨,只恐傷了美好純粹的手足之情……”

總算捋清發生了什麽事兒的寧楚格笑著福身:“皇阿瑪,您的一片拳拳愛女之意女兒心領了,但這真的於禮不合。固倫公主已經是女兒所能做到的極致,您就別……”

對待愛女,胤禛的態度可就溫柔多了:“你這孩子就是孝順也心善,為了不使為父為難,就寧可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