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群情洶湧(第2/2頁)

官府胥吏的肆意盤剝,大戶,鄉紳和豪強,甚至保正們的強取豪奪,各種淒慘遭遇將接踵而來。

運氣好的話,還能勉強生存下去。

運氣不好的話,家破人亡成為流離失所的流民,都是大概率事件。

起碼,不用指望三成田租,就能抵消一切賦稅以及苛捐雜稅,起碼得拿出七成左右的田地收入才勉強可以。

自家的作坊,或者和本寨聯合創建的工坊,都將被人搶走,以後就算想進入做工都千難萬難。

村子裏的醫館,還有學堂都保不住……

家人生病只能硬抗,孩子們也沒了讀書進學的可能,生活將重新陷入困境,甚至到了難以維持的絕境。

日子才火紅幾年?

之前的艱難歲月,不管是老年村民,成年村民,甚至小孩子都記憶猶新,誰都不樂意回到那個時候。

想想,就連依靠水泊打漁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可見官府和地方上的盤剝之甚!

當然,作為官府影響力比較大的區域,京東東西兩路的百姓,一般不到危急關頭都不會輕易和官府作對。

盡管各種傳言滿天飛,村民們心中又驚又怒,可沒有帶頭鼓動鬧騰的存在,一時半刻也掀不起多大聲勢。

成年村民各種顧慮,可學堂裏的學生們卻沒這麽多想法,一個個怒氣沖天,在各自班級幹部的組織下,放學之後幹脆就在村子裏的打谷場訓練軍事技能。

每天放學之後,那稚嫩卻又士氣昂揚的操練聲,叫村裏的村民們又羞又愧。

他們不是傻子,梁山本寨的人根本就沒有出面,孩子們都是自發行為,這更叫他們心神難安。

一些膽小的村民,本想將自家孩子帶走,不要參合這樣的危險事情。

只是,孩子們一句‘他們想讀書,不想成為一輩子目不識丁,叫人瞧不起的人’,便叫村民們熄了念頭。

一些血氣方剛的小子,受到影響也主動加入進去,甚至一些成年村民也跟著開啟軍事訓練模式。

這時候,梁山本寨駐員出面,親自從本寨請來久經訓練的軍士,幫忙指點村民們的自主操練。

至於不願意參合的百姓,倒也沒有受到苛責和排斥,只是以後想要再受到本寨的扶持,或者某些隱形福利,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時間,整個京東東西兩路的鄉村操練之聲不絕,喊殺聲更是驚得附近的城鎮一日數驚。

這次,就是素以剛強著稱的濟州知府張叔夜,也沒臉去梁山本寨質問,只是不停巡視治下各處村鎮,安撫村民略做表示而已。

不如此還能如何?

總不能強行壓制吧,那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強行引爆矛盾。

此時,各處村民正是心神敏感的時候,對於官府充滿了警惕和不滿,做什麽都不妥當。

一時間,京東東西兩路不少官員,紛紛上奏朝廷,將地方上的洶湧民情匯報一通,最後請求朝廷指導,同時也沒少隱晦建議:就算有什麽大動作,也不要搞得人盡皆知!

像是張叔夜,還有宗澤這樣的頭鐵之輩,更是直言朝廷不該聯合外族針對燕雲大都督府,此等行徑實在是叫人難以接受,對朝廷聲譽影響極大雲雲。

可惜,也不知道道君皇帝是不是整天沉迷於各種浩大的園林工程,又或者和李師師玩得不亦樂乎,又或者奏章全都被扣下沒有送到道君皇帝那裏。

總之,不管下面官員的聲音有多強烈,總之汴梁朝堂一切風平浪靜,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一般。

直到,當梁山本寨的留守人馬參與各地自主出現的軍事訓練之中,甚至還不時通過符箓軌道交通調運人馬物資,時不時來個軍事演習的時候,京東東西兩路的地方官員終於承受不住壓力了。

開玩笑,若只是一州一縣的鄉民自主搞出軍事訓練,就算引起了州縣兩級官府的重視,可重視也有限得很。

可此時,經過梁山本寨駐紮軍將的指揮,通過剛剛鋪設的符箓軌道交通,數縣乃至數州之地的民團能夠短時間內聚集,那性質就完全不同了,這等動員和輸送能力叫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