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瑣碎(第2/2頁)

若是一個主題辯論分出勝負,那就開啟另一個主題。

要只是單純的辯論,自然不會引起一幹儒家大佬的主意,他們更加關心的是柴大都督的施政,還有教化主流,想要影響一番達到某種不聖而聖的成就。

柴大都督自然不會叫這些所謂大儒有功夫盯著自己嘰嘰歪歪,提出的辯論主題一個比一個宏大,同時也是一個比一個敏感,比如如何抑制土地兼並……

順便,讓符箓廣播每天抽出一個半時辰,專門報道這些大儒們的辯論。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儒們一方面想要在重要的土地政策上擁有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也想通過符箓廣播名揚天下,自然不敢敷衍怠慢。

要是萬一在辯論過程中輸了,那臉面可就丟到整個中原了。

丟臉還是小事,搞不好自己一脈的儒家派系,會遭遇相當嚴重的打擊。

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情,後果可是相當嚴重的。

所以,就算有大儒看出了柴大都督的‘險惡用心’,卻也不敢不當回事,否則真要是在辯論的過程中失敗,後果之嚴重絕對不是他們樂意見到的。

擺脫了一幹儒家大儒的麻煩,接下來就是穩定內部,同時開啟治理整個中原的過程。

眼下,限於人才短缺的因素,只能暫時以保持原狀為主。

當然,保持原狀也不是什麽都不做。

大宋官員的尿性,柴大都督根本就看不上。要是不在身後督促,這幫家夥就能故態復萌,把大宋那一套習性繼續‘發揚光大’。

好在,柴大都督從來都沒對這些降官有任何期待,自從拿下大片新領地後,大量的督察人員便被派遣出去。

有符箓通訊器這等玩意,只要在符箓通訊器的覆蓋範圍,不管在哪都能第一時間得到準備的一手信息。

於是,隨著柴大都督帶著大票俘虜返回幽州,整個中原逐漸安寧下來後,時不時就有官員落馬的消息傳出。

柴大都督絕對夠狠,凡是被揪出有問題的官員,不僅直接投入大牢,而且還要進行符箓廣播公之於眾。

起碼,得叫他們的罪行,叫所有中原百姓都知曉,免得某些家夥的同行兔死狐悲之下,玩弄文字遊戲倒打一耙。

這樣的手段,可把一幹降官嚇住了……

雖然經過了道君皇帝和童貫等人的折騰,不管是官場還是民間風氣敗壞得十分厲害,可此時的士大夫還是要臉的。

哪個官員要是被符箓廣播公之於眾,他的親人朋友,甚至關系比較密切的同行,都會感覺顏面無光,在士林的影響力都會受到影響。

這對於士大夫出身的官員而言,打擊可是相當嚴厲的,甚至某方面比殺了他們都更難受。

為了避免過於激烈的矛盾沖突,柴大都督並不打算進行大範圍的科舉考試,而是一省一省時間不同的考試。

柴大都督每次都親自監督坐鎮,表示自己的重視。

考試內容以實務為主,算學,律法等等乃是重點,至於之前的經義,並沒有直接去除,可在打分時候的作用就小得多了。

每一個省的科舉考試,都是根據官府的現實需求為依據,錄用數量不等的考生,然後充實衙門裏的吏員數目。

柴大都督對於官僚體系所作的唯一改革,就是官吏一體。

吏員做得好的,也有直接升遷成為官員的可能。

至於吏員,則是加強內部的競爭,使得原來盤踞官府底層的吏員家族,以及某些牢固的吏員圈子受到嚴重沖擊。

這種改革的好處,還是相當明顯了。

有了晉升的通道,那些前途有望的吏員,起碼不會做的太過,形成地方官府衙門實際上的坐地虎。

柴大都督做的事情並不多,他只需要把控大方向,然後將細節處理交由手下的文官集團,只要做好監督和檢查就成。

做得好自然有獎,做的不好也別怪他懲罰,他沒有將太多心思放在繁瑣的政務上,就算被分走大量的權利也無所謂。

在這個被他開啟了非凡時代的世界,實力才是根本!

只要自身實力夠強,就算天下皆敵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柴大都督有威壓天下的底氣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