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肆無忌憚(第2/2頁)

之後一年時間,荊州都處於消化階段,同時也是經濟民生大爆發的階段。

伴隨劉琦入主襄陽,整個荊州完全統合在一起。

然後,襄陽和南郡兩地,開啟了大開發和大建設,原本就修繕得不錯的官道進行的加固加寬處理,同時延伸官道連接所有的縣城以及重要城鎮。

與此同時,機關車輛的運用,達到了一個驚人程度。

另外,軍營之中出現了符箓通訊部門,還有部分的符箓器具,軍營內部的學堂多了一門符箓學課程。

什麽叫做肆無忌憚,劉琦的行為就是最好例證!

自從起了成為九州人王的心思,順手解決了荊州世家的麻煩後,他幹脆放開了手腳大肆修建學堂。

州牧府強硬規定,但凡二十戶,百人以上規模的村莊,就必須有蒙學存在。

大一點的鄉鎮,就必須有初級學堂存在,縣城必須有中等學堂,至於郡城必須有高等學堂。

與此同時,各種技術學堂遍地開花,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會建設相應的學堂體系。

至於老師,根本就沒讓荊州地方上的所謂士子出面,而是將軍中年齡太大,又或者傷殘軍將全部退役,進入各地各級別的學堂作為教習。

這時候,就體現出了當初劉琦,在軍中強行推廣識字運動的好處來了。

另外,當初江夏設立的四級學堂體系,此時也能夠源源不斷培養符合劉琦要求的人才,填充老師不足的缺口。

至於荊州本土的士子,劉琦也沒有一棍子打死,而是有條件只讓他們作為學堂的副手,專門作為認字識子的教習之用。

至於真正的知識,都是由軍人轉化而來的教習傳授。

就算軍人轉化而來的教習只是照本宣科也無所謂,劉琦要的就是和州牧府一條心的學生,而不是傳統士子培養出來,坐歪了屁股的所謂人才。

這一手,再次引發整個荊州士人圈子轟動,並且以極快速度蔓延到了整個天下,引起外界的世家大族一片嘩然。

荊州如此行徑,簡直就跟挖了他們的根差不多。

所謂世家大族,那是因為他們壟斷了文化知識,才能以學識能力統禦眾多愚昧百姓,才能擁有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資源豐厚的享受。

可若是尋常百姓都能讀書認字,並且學到有用知識,那世界大族的先進性和優越性將不復存在。

瞧瞧,荊州設立的眾多學堂,教授的都是什麽知識?

儒家典籍只是其中之一,諸子百家都有涉獵,最誇張的是竟然還有兵家的知識,以及單獨列出來的武道課程。

這要是讓荊州的教育體系順利運轉,並且能夠源源不斷培養出合格的人才,那還有世家大族子弟什麽事情?

甚至,經過荊州四級學堂體系的培養,教導出來的學生一個個不管是知識面,還是知識廣度,都不會比尋常世家子弟差,甚至可能更強。

最誇張的是,兵家的知識是能夠隨便外傳的麽?

還有武道課程,尼瑪傳授的武道功法,從低到高能夠直接培養出一流武將。

一般的世家大族,都做不到這一點呢。

總之,荊州牧劉琦肆無忌憚推廣教育的做法,引起了整個大漢地域,幾乎所有世家大族的強烈反對。

世家大族,掌控了大漢大半的資源,他們可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很快就有了行動。

首先,就是直接斷絕和荊州的經貿往來,直接經濟封鎖。

然後,一位位名聲響亮的經世大儒,第一時間齊聚襄陽,擺出一副要說服劉琦的架勢。

他們倒是沒有擺明車馬,要求劉琦收回推廣教育的做法。

而是大肆宣揚他們的想法,荊州的學堂應該以儒學為主,這才是經世致用的好學問。

他們甚至表示,若是荊州的學堂體系以儒學為主,他們願意留在荊州治學收徒。

一時間,整個荊州都震動了……

想要勸說劉琦的文官數量著實不少,他們認為若是能夠吸引諸多儒家宗師在荊州治學收徒,對於荊州以後的發展極為有利,對於荊州培養人才幫助極大。

總之,一個兩個的都跑來勸說劉琦,希望他們能夠更改荊州激進的學堂制度。

倒是作為文官集團,攛起最為迅猛的龐統龐士元,並沒有跟著一起折騰,這叫荊州不少有名之士十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