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張醫生在想如何道謝和補救,卻發現蘇如伊準備離開,情急之下他隨便找了個話題:“那個蘇同學,你能不能說說為什麽要找這篇論文的錯漏呢?”

“為了發sci文章。”蘇如伊講得很直白。

張醫生面色古怪,這位講話真讓人不好接。

sci啊!

這可是被他,被無數學子跪求一發的存在。

怎麽被你說得好像在菜市場買菜,隨便挑一樣。

而且通過給論文錯漏去發sci,這操作有些太神奇。

張醫生此時不懷疑蘇如伊的能力,但卻擔心對方因為生活閱歷少,而被營銷號帶到坑裏去。

他思考了會,修飾措詞後才開口道:“蘇如伊,你是不是看了網絡上那個關於柳葉刀的段子才決定這麽做的?”

是的,曾經有營銷號為了自身的曝光率,偷換概念:發布了一篇很有噱頭的稿子,說是某大佬給頂級刊物論文找錯漏,然而成功在頂級刊物上發表64字的sci。

這說的就是醫學界的頂級刊柳葉刀。

被找錯漏的論文的作者Matthew Wilson等人的結論是:“與肌內注射哌替啶相比,□□患者自控鎮痛使硬膜外轉換的比例減半。”①

而B市醫生在線發表題為“Pain relief during labour”的通訊文稿,Matthew Wilson及其同事發現,與肌內注射哌替啶相比,□□患者自控鎮痛使硬膜外轉換的比例減半。

“我們認為這項研究存在缺陷,因為該研究缺乏關於出生順序的數據,並且初產婦報告的疼痛比經產婦女更多。我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研究價值。我們宣布沒有競爭利益。”①

這篇營銷稿一經發布,頓時引起學術界眾多人的圍觀。

但實際上,B市醫生確實指出sci論文的錯,但對方發布的是comment並不是article,而只有article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研究論文。

所以它只是在玩一手偷換概念的噱頭。

蘇如伊搖頭:“我不是只找一處錯漏指出來,我是根據這個錯誤,重新梳理寫一篇新的論文出來。當然,不發頂刊,我的目標是次一級比如《園藝雜志》這類新被sci收錄的刊物。”

張醫生有點懵,殺人不過頭點地,你這是要把別人的錯誤永遠定死在恥辱柱上啊!

等等,不對勁!他為什麽就默認蘇如伊是對的呢。

張醫生抹了一把臉,聲音有些飄忽地開口道:“這些,你有把握?”

“嗯,水一篇而已。”蘇如伊說的是大實話。

曾經有一則流傳數百年的科學界趣聞,傳說中21世紀有一位神人圍繞著金屬對於果樹花粉管萌發這篇sci論文反復找錯,仿佛刷論文。

因為這類找錯後寫出來的論文,編輯部核實簡單,刊發速度特別快。

這位神人甚至把原作者逼哭了,再三要求雜志社退回自己的論文,不想再當別人論文裏的墊腳石。

張醫生:“……”

他低頭看了會蘇如伊寫得論文,雖然不太懂,但莫名覺得很有道理。

張醫生重新看向渾身散發著自信的蘇如伊,忽然想起網絡上又一次沸沸揚揚鬧著清洗學術界毒瘤的熱門話題,其中,備受輿論壓力正是這位天才少女。

扯淡啊!這樣的天才根本不屑於冒名頂替國內的三流學術刊。

一旦想到對方會因為流言汙蔑而喪失自信,張醫生心中就有些憤怒和難受。

他忽然握住蘇如伊的肩膀,非常認真地開口:“你不應該得到這樣不公平的待遇!下周我導師從法國回來,他是極其正義的人,一定可以幫你主持公道的。”

“啊,謝謝。”蘇如伊雖然喜歡靠自己,但也感謝任何人的善意。

兩人聊了一會,忽然,門口響起敲門聲。

聞聲望去,原來是許飛和張文良一臉躊躇地杵門口。

“兒子,小許?是遇到問題了嗎?爸爸馬上過來幫忙。”張醫生忙道。

“不了。”張文良酷酷地搖頭,然後上前兩步很謙虛地請教道,“那個,能麻煩蘇天才幫忙看看嗎?”

張爸爸心頭一酸,下意識開口道:“爸爸也很厲害。”

張文良瞥了他一樣:“你能把你寫得論文倒背如流嗎?你能制作出冰凍植物嗎?你能改變材料性狀嗎?你不能!”

咄咄逼人,一連三問,最後補刀。

張醫生蕭瑟地閉嘴。

30世紀的人際關系比較客氣冷漠,蘇如伊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父子關系,心中莞爾。

“說吧,看什麽?”她心情不錯。

許飛忙道:“是這樣的,我們用來參加五天後的項目遇到一個瓶頸。程序是設計出來,但實現這些功能需要攝像頭、語音話筒等外設,載體過於龐大,掛在脖子上穩定性也不夠。最主要的是打印出來的材料長期接觸皮膚,老人家容易過敏,就雞肋。”

說著,許飛將設計稿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