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3頁)

男女七歲不同席,滿人入關後學了不少漢人的規矩,於是蘇答應便帶著幾個小姑娘單獨用晚膳,用完膳叫她們回屋裏休息,這才出來看兩個阿哥。

不過本來到的就晚,吃完飯天都快黑了,胤祜和二十一阿哥便沒多待,回前面皇子們的住所。

檀雅覺著分桌吃飯怪折騰的,但好不容易有機會能常見到胤祜,她也說不出什麽反對的話。

之後的日子,一直到抵達熱河行宮之前,她們都是白日再馬車上度過,孩子們背書,檀雅和蘇答應設計那名為山河圖的菜系;晚間在行宮修整,不太晚的話胤祜和二十一阿哥會來用膳,太晚就在皇子們的住處單獨吃。

熱河行宮的規模不是一路上的行宮可比,單宮墻便長達萬米,山中園景,景中吸收江南塞外的風光,有湖有亭,有山峰有溪流……其景精妙絕倫,康熙還親自命名了三十六處盛景。

檀雅一到山腳下的麗正門,仰望高處的正宮,內心震撼之余便想立即四處遊覽一番,但現在她身上還有任務,只能先完成正事兒。

因為康熙是要招待蒙古王公時用,檀雅心領神會,設計的又恢弘又大氣,光是那作為容器的白瓷盤便有百來寸,而這菜名字叫山河圖,實際並不是一道菜,而是數道菜拼接而成。

檀雅招禦廚大致商量完菜品,蘇答應畫出一張簡略的圖紙,先呈給康熙,康熙認可,她們才繼續準備。

這些活兒全都忙活完,七日便過去,康熙帶眾人前往興安圍場圍獵,禦廚們則是琢磨著做出一道山河圖來,檀雅和蘇答應看還有沒有需要調整之處。

因著蒙古各部知道皇上帶了最小的格格來,也帶了年歲相仿的蒙古格格,康熙便沒讓額樂幾人留在行宮中,而是帶著一並前往興安圍場。

熱河這邊兒比京城冷,行宮中沒有皇上,沒有孩子,只有嬪妃們,鹹福宮與宜妃郭絡羅氏、德妃烏雅氏都沒有什麽交情,她們兩位輕易不出屋子,鹹福宮幾人也都不主動上門去與兩人交際,就這麽相安無事地待在正宮後殿。

不過都住在一塊兒,第一份山河圖做出來,宣妃便派人去請了宜妃和德妃過來一同品鑒,宜妃以身體不適,拒絕了,倒是德妃,如約而來,態度也柔和,不知情的還以為她們關系多好。

這是德妃的本事,她能從一個宮女爬到四妃之位,所生的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又都受皇上重用,雖是免不得要驕矜起來,卻極擅長作面子功夫,哪怕其他幾妃瞧不上她,這方面也都不如她。

起碼鹹福宮幾人,心裏知道德妃不見得是想與她們親近,見著她如此,也覺著舒服。

菜是由四個小太監合力擡過來的,四人小心翼翼地將白瓷盤放到桌上,又一同揭開上頭的蓋子,這才退下。

而那整個菜顯露出來時,屋內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屏住呼吸,屬實是震撼。

北邊兒這一片,自東往西,是越來越高的山峰,顏色從濃郁的綠色變成白色,寓意四季變換;再往南一些,是河流穿山入海;再往南便是一片耕地,顏色是偏黃色調,上頭有些牛羊雞,所示為收獲;最南邊兒那一片,便是江南精致,亭台樓閣坐落於水上,甚至還有幾只精美的畫舫。

細看,有些細節頗為精巧,並非是粗劣之作,而且最重要的是,盤上所有可見之物都能食用。

德妃起身,湊近了些,贊嘆道:“妙極!如此精巧的心思,教人實在不忍下筷破壞。”

但事實是,這玩意兒就和當初康熙吃的小版江南亭台一樣,賣相好看,裏子尋常,而且那麽多菜想要拼成這個模樣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檀雅不用想都知道裏面大部分菜都是涼的,口感估計合不了德妃山珍海味養出來的口味。

蘇答應始終沒出聲,拿著筆一邊看盤中成品一邊寫寫畫畫,記錄這什麽。

檀雅接過菜單,一一向眾人介紹每一個部分是什麽菜,介紹完後,以一種求意見的態度問:“中原菜系眾多,是否全都換成冷盤更合適?”

宣妃請德妃一起品嘗,兩人一人挑了個山頭,一筷子下去就給那山削掉個尖兒,放到嘴裏細嚼慢咽品了半天,臉上皆無甚驚喜的表情。

得,這還有什麽看不出來的,就是味道確實不如外表驚艷。

德妃又讓宮女給她盛了一碗作成河流的湯,喝了一口,便放下來,用帕子輕輕擦了擦嘴,客氣道:“本宮用好了,諸位繼續。”

她這麽敷衍,說完直接起身告辭不準備再作陪,檀雅等人也不好意思挑理,連忙恭敬地送人出去。

嘗菜的任務,還是全都落在了鹹福宮眾人頭上。

檀雅怕宣妃和定貴人吃了涼的胃不舒服,主動全攬在自己身上,讓人上了三碗銀耳羹,然後她一人嘗遍所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