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3頁)

眾大臣面面相覷,隨後有人進言:“長公主戰功赫赫,我等亦是欽佩,只是準噶爾部本就是禍亂之地,而藩王之亂先帝時方消,長公主乃是女子,額駙出自車臣汗部,若舉部遷移,難保不會再縱出下一個準噶爾部……”

話中未盡之意,乃是女子易受丈夫所指,封地說是給榮樂長公主,很可能最後變成車臣汗部的囊中之物。

其實還是瞧不起女子會有多大作為。

然而雍正卻反道:“朕何時說過車臣汗部舉部遷移?封地是給長公主的,額駙是車臣汗王世子,有甚關系?”

沒關系嗎?

沒關系嗎?!

文武百官皆要瘋了,這怎麽會沒關系,是說沒關系就能沒關系的嗎?

有些大臣直看向前方的四皇子弘歷,希望他能勸諫一二,但弘歷身為雍正最看重的兒子,這幾年沒少受到來自皇阿瑪的“磋磨”,怎麽可能會為他們張目,眼觀鼻鼻觀心,他今日是個有瞎又聾的乖兒子。

至於已經被封為信郡王的胤祜,大臣們直接略過,他肯定會為榮樂長公主說話,不消多想。

胤祜也確實沒打算勸皇兄,還在其他大臣看過來時,沖他們露出個純良的笑容。

朝堂上不缺頭硬的老古板,站出一位,義正言辭地勸諫:“皇上,女子出嫁以夫為先,便是公主尊貴,也沒有兩地而處、各司其事的道理,而且長公主如今只有一女……”

“愛卿正好提醒朕,準噶爾部是準噶爾部,車臣汗部是車臣汗部,歷來男嗣方可繼承爵位,然長公主之位事關緊要,斷不能由哪一血脈世襲罔替,如此,將來為繼之人,只能是長公主之女。”

眾大臣紛紛吸氣,就聽九五之尊又來了一句:“至於再下一任繼承人的父系血脈,看緣分吧,天子指婚,諸位家的後輩以及蒙古子弟,都有可能。”

雍正難得微笑,那時指婚,下這種相當於入贅旨意的人就不是他了。

眾大臣一口氣梗在胸口,險些憋死過去,反應過來喘氣時,皇上揮揮衣袖已經走人,根本不給他們繼續分辯的機會。

而弘歷沒能立即走掉,便被眾人在殿外圍住,全都是嘮叨這事兒驚世駭俗,想要讓他一起勸皇上收回成命的。

“王爺,您想想辦法……”

“王爺,此事決不能如此……”

“王爺……”

“王爺……”

弘歷耳朵嗡嗡的,頭都要炸了,可他是溫文爾雅的寶親王,不能暴躁,可一擡頭就瞧見他二十二叔施施然地從旁邊過去,嘴角還帶著愜意的笑,他這心態就崩了。

此時的弘歷,心態崩也不會暴怒,而是溫和地沖周遭人一笑,道:“諸位大人一心為公、剛直不阿,不像本王,只會遵從皇阿瑪所言行事,屬實沒有主見,本王要向諸位大人學習。”

一群大臣,最小也三十來歲了,一聽他這謙虛的話,連道“過獎”,“客氣”,“不敢”……

但也有那麽幾位,聽著他這話,總覺著怪怪的,又想不出哪裏怪,只能閉口不言,少說少錯。

弘歷笑得更加遊刃有余,“諸位大人才學能力皆不俗,又比本王虛長些歲數,見多識廣,堪為本王之師,正好,本王也有些事要請教。”

“王爺有所問,我等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正是。”

“是是……”

弘歷擡手做了個請的手勢,邊走邊好似隨口一問似的,問:“聽說李大人家風清正,納喇大人幾個兒子皆是朝中棟梁,還有陳大人,據說您的嶽父乃是大儒?”

被點名的幾位大人,同時也是方才反對最激烈的幾人,以為寶親王是因為要請教他們才有此一問,全都捋著胡須狀似謙虛實則自得地點頭。

弘歷果真驚喜,誇贊幾句後,忽然問道:“幾位一定極會教養子孫,家裏的孫輩兒定然極肖其祖,可有跟塔娜年齡相仿的?”

塔娜是誰?

眾人茫然了一瞬,有一個人小聲提醒:“是榮樂長公主的獨女。”

這話一出,那幾個被誇贊的大臣仿佛被踩到尾巴一樣,立即極度謙虛地說自家孫兒們“愚鈍”、“頑劣不堪”……一定兒不似平時跟同僚們暗暗炫耀的模樣。

弘歷裝作不知道,遺憾地說:“還是要好好教養的,否則將來如何為大清效力?”

眾大臣忙不叠地點頭,“一定好好教養,一定好好教養。”

“若真要給長公主之女指婚,還是宗室子更合適。”弘歷瞥見眾人悄悄松口氣的樣子,搖了搖扇子,笑問,“方才諸位說勸諫皇阿瑪……”

眾大臣對視,忽而改口:“此事還得從長計議,下官等不耽誤王爺休息了。”

弘歷合上扇子,在手上敲了敲,“不耽誤,都是為我大清,理應鞠躬盡瘁,不畏辛苦。”

這話一出,眾人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尷尬地隨在寶親王伸手,不問到頭上再不想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