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4頁)

茉雅奇又產下一子,比額樂的孩子小些日子,不過都很健康,只是現在還小,不方便帶出來,太妃們想要見到,可能要等到明年去。

檀雅就像她先前說得那樣,對孩子們有關心,但並不過分關心,因此也沒表現出想見小孫子的急迫心情,只好奇地問些外頭的事情。

“外祖父和外祖母身體都有些不好,兒媳前幾日才跟胤祜抽空去探望過,兩位長輩還提起您。”

色赫圖·多爾濟幾年前便已致仕,過了幾年清閑生活,年邁而起的病痛也隨之找上來,不過夫妻兩人相扶持到人生末段,除了年輕時經歷喪女之痛,白發人送黑發人,還有色赫圖氏這個長女數十年未能再見,如今即將壽終正寢,也算是極為圓滿了。

“你們若有空閑,便多去看看他們,就當是替額娘盡孝。”

茉雅奇點頭,“額娘您放心,胤祜公務繁忙,兒媳也會常去探望。”

“你額娘如何了?”檀雅善解人意道,“你額娘就你一個女兒,不如接到你們身邊奉養,若有人說嘴,便說是我的意思,不必多理會。”

茉雅奇意動之余,也有些顧慮:“佟佳家恐怕顧及名聲,不會願意兒媳額娘住過來……”

“若有心,提一提才知道能不能成,不必胡亂猜測。”

茉雅奇點頭,笑著道謝:“謝謝額娘。”

“額娘也是將心比心,希望你們過得好。”

“我們還得好幾年才能接您回府榮養,想多盡孝都不能。”

檀雅不以為意,“我好著呢,不急著讓你們盡孝。”

茉雅奇又說起胤祜最近都是去圓明園當差,皇上體諒他奔波,還專門在園中給他指了住處。

檀雅實在不理解她這語氣中的感恩,好些官員在雍正去圓明園避暑時都不用上朝,胤祜還得跟皇帝出外差,這哪裏是體諒,壓榨還差不多。

不過,“皇上又花光庫銀了?”

茉雅奇的頭小幅度地點了點,小聲道:“兒媳幫著算賬,去年各地年賬到,私庫好不容易富盈一些,今年一開年,皇上又都花出去了。改土歸流歸大清管束的百姓,皇上未免他們再聚合生事,下令他們分流至各地,入籍分地以及第一年耕種的糧種等花銷,全都由皇上私庫所出。”

“那這可是大花頭。”而且絕非一年半載可成之事,“朝廷受得住嗎?萬一有什麽天災人禍,庫中無銀豈不艱難?”

“胤祜說,大清這幾年瞧著捉緊,其實欣欣向榮,皇上還打算過幾年再派使臣出使西洋,進行貿易呢。”

檀雅也聽說一些,雍正錢花出去,便是中間有些貪腐,但大部分都落到實處,從農事到貫穿四方的道路等等,雖未見著顯著的成效,可百姓們吃穿上便能瞧出不同。

而且胤祜為雍正私庫賺錢想了無數辦法,連在朝廷所修的路旁專為商旅設驛站賺錢都能想得出來,更遑論海商出海,大清戰艦護航,每每都能獲得巨額傭金,只這一筆收入,幾乎能夠持平海師的軍費,無需朝中額外撥款。

弊絕風清自然不可能,不過未免海師將領屍位素餐、貪贓納賄、對軍需以次充好,克扣糧餉,這筆錢並不直接給付到海師,而是依舊進入國庫再行分配。

事實上,大清現在看起來捉襟見肘,可並沒有某些人想象的那般艱難,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待到度過這個發展期,必定能見到巨大的回報。

胤祜作為每日經手各方賬目的人,無時無刻不這般相信著,並且充滿期待。

是以即便絞盡腦汁,幾乎全年無休,胤祜也從未抱怨過,只因他正在做的、見證的是大清的盛世,如果大清能強盛如盛唐,讓萬朝來賀,那樣的願景,值得許多人心甘情願地為其肝腦塗地。

當然,如果為大志向奮鬥的同時,偶爾能休息休息,胤祜也是願意的。

“郡王,晚膳給您擺在何處?”

胤祜頭暈腦脹地擡頭,摘掉眼鏡,按了按眉間,吩咐道:“擺在外間吧。”

侍從聽令去安排,胤祜再次拿起眼鏡,連同賬目和一並送過來的簡報比對查看。

這副眼鏡,是胤祜從西洋進獻的近視眼鏡中挑選出來的,就如這眼鏡一般,初初進入大清的西洋之物甚多,初時總是不被重視,等到發現十分方便之後,便會慢慢傳播開來。

胤祜翻看著玻璃作坊的簡報,自言自語道:“這兩年的售出數量較幾年前降了許多,看來富戶鄉紳基本已經換上玻璃窗,看來到時機降價售給尋常百姓了……”

“郡王,可以用膳了。”

胤祜頷首,合上簡報和賬本,起身的一瞬,心口忽然一緊,有一種莫名的難受蔓延……

與此同時,雍正在書房內五指緊緊扣住胸口,劇烈地絞痛讓他眼前發黑,呼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