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朱家父子穿明末5(第2/5頁)

前世南明朝廷內部誠然有過內鬥,有過降臣,但也的確不乏忠耿之士,為國盡忠,嘔心瀝血。

三位尚書見皇帝已然下定決心,愁眉苦臉的對視一眼,卻也不拖他後腿,或去籌措軍糧,或去組織糧草輸送,安穩後方,彼此配合,同舟共濟。

是年四月,皇帝禦駕親征,率軍抗賊。

朱棣前世打了半輩子仗,太明白如何增長士氣,招攬人心了。

所謂率軍抗賊——直接去北京對上李自成是抗賊,路走的偏一點,找個被反軍攻占的城池打打也是抗賊。

他麾下十萬大軍,聽起來倒是赫赫,然而大多未曾經歷戰火洗禮,立馬叫去對上跟隨李自成幾年身經百戰的精銳,那也不現實。

朱棣沒有北上,而是選擇西進往湖廣一帶去,身在帥帳指揮麾下將士排兵布陣,戰時又披掛上陣、身先士卒沖在最前。

既克此城,他旋即下令開府庫大賜將士,功獎過懲,親自前去探望受傷士兵,又下令厚賜陣亡將士,由是將士敬服,軍心盡收。

與此同時,又傳令將士不得擾民,嚴明軍紀。

李自成的軍隊之所以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給牛種、分土地”的口號,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對於一無所有、備受壓榨的底層百姓來說,其吸引力是無以言表的。

只是李自成的口號喊得山響,然而真正到了落實的時候,難免有所偏差,窮怕了的人一朝得志,未必舍得踐諾,又因為是個草台班子,行政效率不高。

可朱棣舍得。

土地比不過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起義軍既興,各地反抗不斷,朱棣當日在南京能寬恕那些首尾兩端的三尚書走狗,現在又有什麽理由不寬恕這群被逼的走投無路、不得不奮起反擊的百姓?

入城之後,朱棣以國朝天子的身份下罪己詔,痛陳己過,又下令免除反軍占領此地時百姓的附從罪過,同時,又親自在縣衙坐堂,允許百姓前來告禦狀,申訴所遇不平之事。

百姓們原本還惴惴不安,唯恐王師抵達之後對他們加以清算,又怕他廢黜反軍在此時商定的分田法,現下聽聞皇帝不僅沒有問罪的意思,還要將反軍沒有兌現的土地馬上分發給他們,豈能不為之感激涕零?

再聽聞皇帝親自坐堂審案時,百姓們心中難免有所意動,這時候便有些人抱著手臂出現在大街上,言之鑿鑿道:“皇爺可是青天大老爺,斷案如神,當初在南京……”

“包青天一樣的人物,專為咱們老百姓撐腰!”

輿論如此發酵之後,終於有人第一個去縣衙吃螃蟹,狀告某某鄉紳逼良為娼、強搶民女,占人田畝,又縱容家丁打死家中老弱。

朱棣滿臉威儀,神情震怒,對著面前自己派出去的探子和專門篩選出來用來做例的鄉紳,毫不猶豫的下令問罪該士紳,斬立決後再抄家,還死者公道,清除隱藏在百姓中間的毒瘤。

那鄉紳在本地小有名氣,壞的頭頂生瘡、腳下流膿,反軍攻占此地之後雖然殺了朝廷派遣任命的官吏,但還是須得依靠這類鄉紳控制地方,這時候皇帝將那混蛋抓起來明正典刑之後殺了,這現實而爽快的例子,比貼多少布告都有用。

一時之間,遭逢冤屈、申訴無門的百姓幾乎要把縣衙的門檻踏破。

湖廣之地又不是朱棣的基本盤,本地鄉紳跟他也無甚交情,什麽名門之後,什麽世代鄉紳,不趁著天下大亂趕緊把這些膿血擠出去,還等著以後他們跳起來惡心自己嗎?!

再說,不幹掉他們,軍費從哪兒出!

死道友不死貧道!

朱老四這筆賬算的明明白白。

繼續打!

柿子撿軟的捏,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打完湖廣打四川,打完四川打陜西,陜西完了還有河南,都打完一圈兒,這支軍隊也歷練的差不多了,老子調轉槍口回頭去搜刮南京!

什麽,南京的都是勛貴之後,打八輩祖宗開始就跟著老朱家混了?

老朱家的嫡系子孫都踏馬要混不下去了,誰還管你祖宗是誰?

朱棣發出了大明皇二代的囂張叫嚷。

我爹是朱元璋!

不服氣下去找他杠!!!

……

“兄弟們,看見了嗎?就是他,沂王——這狗東西不知是吞了多少民脂民膏,吃的腦滿腸肥!”

朱元璋收刀入鞘,沐浴著周圍崇敬而懼怕的目光,揚聲道:“我老朱是過慣了苦日子的,吃不飽穿不暖,家人死了都沒地埋,慘啊!可這些藩王,他們不事生產,天天山珍海味吃著,美女歌姬陪著,還要去搜刮民脂民膏,為非作歹!這種人讓他活著幹什麽?早點死了痛快!”

話音落地,周遭立時便響起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催酒聲與說笑聲交織在一起,鮮活而強烈的湧入到現場每一個人的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