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宗學講演(第5/7頁)

薛重實在未料到,鎮南王直接要他到南夷外任。一時間,薛重也說不出心裏是個什麽滋味。

雖則秦鳳儀讓薛重回家收拾行李,但薛重依舊是回了戶部,他固然要外放南夷,但手裏的差事必然要有個交接的。眼下,薛重便要先整理一番,準備交接才是。

秦鳳儀把人要到手,心下很是高興,還多與景安帝說了一句:“這薛主事長得也不錯啊。”因自身貌美,秦鳳儀對於別人的相貌也是比較看重的。景安帝道:“做君上的,要先看才貌,後論容貌。”

秦鳳儀心說:當初你還不是看我生得俊才點我做探花的。想到當年與景安帝之事,秦鳳儀不禁有幾分膩味,遂不再與景安帝多言,告退出宮。景安帝不忘說一句:“明兒把大陽送宮裏來。”

秦鳳儀已裝聾似的三兩步走遠了。

景安帝感嘆:“真是用著朝前,用不著朝後啊。”

馬公公給景安帝換一盞新茶,笑道:“誰還沒個別扭脾氣,待明日小世子進宮,陛下一見小世子,還有什麽不歡喜的呢。”

景安帝不必見著大陽,只要想一想大陽,便不禁露出笑意來,道:“大陽這孩子,委實叫人喜歡。”景安帝喜歡的還不僅是大陽的性情,而是見著大陽的天真活潑,便知秦鳳儀的心胸,他終是不肯令父子之間的隔閡影響大陽的成長的。偶爾,景安帝看著大陽也不禁多想,秦鳳儀小時候,是不是也這般漂亮討喜、天真可愛。

景安帝感慨了一回,秦鳳儀回家抱怨:“總是要看咱大陽,咱大陽是免費給人看的嗎?”

李鏡好笑道:“怎麽,不免費,你還要收錢怎的?”

景安帝與秦鳳儀之間的隔閡自不消說,薛重卻是經歷了人生中一次大的轉折。

因馬上要外放,薛重傍晚帶著妻子回了一趟嶽家。鄭老尚書聽著孫女婿說過陛下著他外任南夷之事後,亦是驚詫,挑眉問:“你以往與鎮南王相識?”

薛重道:“雖則以往也曾同朝為官,我便是認得鎮南王,也因他當時是朝中名人,可鎮南王也不認得我啊。”

“那怎麽突然就點你去南夷主持交趾互市之事?”鄭老尚書問,“你與趙長史相處得不錯?”

薛重道:“我正分管北疆榷場商稅之事,趙長史去戶部請教榷場之事,我所言所行,從未有過他意。”當然,他對趙長史一行也的確比周全更周全了些。

鄭老尚書想了想,道:“估計是趙長史向鳳殿下舉薦的你吧。”他又問孫女婿,

“你怎麽看?”

薛重道:“既是陛下吩咐,今日程大人已命我暫將手裏差事交接給祝郎中。要說交趾互市,鎮南王頗精商事,而且鎮南王極具雄心,眼下打下信州,接下來必征桂州。交趾互市,怕也只是個開始。”

“這話有深意。”端起茶盅慢呷一口香茶,鄭老尚書道,“說說看。”

薛重顯然已思考過此事,很流利地道:“南夷、雲貴之地,一直是頗多當地土族部落,故而朝廷鞭長莫及。因當地土人文明不興,商事更是不發達,一向為朝廷視為蠻荒之所。但其實,依其地理位置來看,周邊頗多小國鄰邦。一個交趾,商事其實有限。憑鎮南王才略,必然還要自陸路溝通相鄰各國的。”

鄭老尚書放下茶盅,道:“那就去吧。鎮南王相中了你,陛下親自點將,其實原本也想著,你還年輕,外放一兩任的也無妨。”

“是。”就薛重本身,雖則他對官場亦是有雄心之人,但眼下他不介意跟隨著一位有才幹的藩王外放幾年,既可攢些資歷……還有些個不能訴諸口的念頭……都說大皇子是嫡長,可從薛重知道的一些皇家隱秘,雖則陛下一直未提鎮南王生母,但不少人都知道:鎮南王生母便是陛下原配柳氏王妃。退一步說,若大皇子英明天縱,加上他有那樣強勢的母族,估計大家不會說什麽,含糊著也能過去。可鎮南王一回京,大皇子便大放昏招,在薛重這樣的年輕臣子看來,大皇子才幹較之鎮南王還是大有不如的。所以,薛重得說,大皇子長則長矣,嫡則未必!

而對於薛重這樣年輕、有能力的官員而言,陛下春秋正盛,尚未到立儲之時,多看一看,亦無害處。今日,他特意帶著妻子過來,既是為了跟嶽家說一說即將遠行之事,也是想聽一聽太丈人的意思。雖則太翁婿二人都未將話說得十分明白,薛重仍是自鄭老尚書的話間聽到了些不一樣的意味。

如果當年秦鳳儀就藩時,帶著數萬人入南夷,是許多人難以想象的事的話,今日,他們便又一次親見了。當然,跟隨秦鳳儀去南夷的,自然沒有上萬之眾,但除了秦鳳儀的兩千親衛以及家人隨從外,還有那些謀缺的豪門子弟和揚言去長長見識的宗室,以及諸多一道去參加佳荔節的官宦富家子弟。另外,還有諸多想跟隨鎮南王殿下南下的商船,這些商船,大部分是沿途供給的商船,這也是秦鳳儀的主意,數千人南下,路上需要供給的東西多了。秦鳳儀這次來京未帶供給船只,也不打算讓手下操持這些,只要屬下把好質量關,眾人一路全憑這些商賈運送。如此,他省了事,商賈們得了銀子,還能跟著一路順暢南下,若是伶俐的,回程時自南面兒販些貨物回京,亦是有不少利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