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反重力飛機

對於廣大百姓來說,其他的都無關緊要,最最重要的其實還是住房問題,誰不希望擁有一間居住面積更大的房子呢?然而居住面積依舊是有限的,即便很多房間都挪騰出來,搬遷到了昆侖山中,雲海號與希望號加起來,空間依舊有限。

每個人住100平方的大房子,那是不現實的。

現在政府規劃出來之後,住房問題,自然是呼聲最大,討論意見最多的。政府相關網站,每天都能收到上千條不同的意見。

但房子的分配,事關社會的公平問題。避難所的每一寸面積,都算是國有財產,如果分配不公平,貧富差距過大,必然會帶來社會混亂,進一步導致民心不穩。

如果大家全都吃大鍋飯,能力高的人與能力低的人住同樣的房子,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會一定程度阻礙發展效率。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大公無私,寧願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為整個社會做出貢獻的。

所以了,必須要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做到相對平衡。

針對這個問題,制定政策的官員也是慎之又慎,制定了多個計劃,政府為之召開了大大小小十幾次座談會,幾乎每天都會開一兩個會議。

最後,在希望號與雲海號與會的第40天,雙方的專家終於討論出了一個還算靠譜的方案:房產稅!

按照兩個避難所加起來的總住宅面積,可以計算出人均住宅面積。所有人都可以按照這個數字,申請新的房子。

低於人均住宅面積的,只需要繳納少量的房租,甚至低於一定的面積後,完全不需要繳納房租,可以免費居住。

再怎麽樣都不會讓人無家可歸就是了。這方面的政策相當復雜,中老年人,未成年、成年人的減免數額都是不一樣的。

但個人申請到的房子,如果超出人均住宅面積的,自然要按照一定比例,繳納更多的房產稅。

房子越大,向政府繳納的房產稅也就越貴,相當於是一種房租了。

這就防止所有人一窩蜂地想要申請大房子,要是申請不上,還要犯紅眼病。

因為要付錢啊,要是沒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收入不夠高,住小一點的房子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又不是沒有房子可以住。免費的也是有的,只不過居住面積小了點而已。

所以了,按照這種方式,有能力的人住大一點的房間,需要繳納房產稅;沒能力的人住免費的小面積房子,只需要繳納水電費就成,也是很合理的一件事了。

還能夠一定程度補貼財政收入,進行有效的支付轉移,一舉兩得。

政府的開支其實也蠻大的,這麽多的軍人要養,這麽多的科學家都在申請經費,沒有錢還怎麽研究?

還有避難所的各種維護工作,也得政府出錢。讓老百姓出錢維修避難所……絕對是沒幾個人願意的。

但政府也不可能隨便印錢,就這麽點人口,消費能力一般般,要是印錢印多了,必然會造成大幅通貨膨脹。把自己的經濟徹底搞崩潰,簡直就是傻子無疑了。

而房產稅的加入,有效地補貼了財政收入,高收入人士繳納更多的稅收,又獲得了更好的享受,自然是雙贏的一種選擇。

當然了,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為了增進雙方的人口流動,雙方政府還頒布了另外的補貼政策,雲海號的公民,申請到希望號上,會有額外的租房補貼,依次能夠享受更大的面積。

對於希望號的居民而言也是如此!

撼動人心易,撼動利益難,在更大的房子面前,什麽鄰居啊、故鄉之類的說法全都消失不見了,民眾的熱情簡直超出想象!

這一政策能夠加速人員的流動,更好地完成合並工作。

科技國家大義什麽的都是虛的,到手的利益才是實實在在的……

然而,對於雙方的合並工作,雖然很急迫,合並之後對大家都有著巨大的好處,但雙方的專家始終還保持著嚴謹的考量,一切都是戰戰兢兢,爭取在細節方面做到最好。

首先第一點要考慮的便是競爭問題,科技社會沒有競爭,便意味著怠惰以及腐化。體制內對於平民百姓而言意味著鐵飯碗,一般情況下國有企業不會大規模地開除員工。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進入體制,總是會有人怠惰、偷懶,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行業是壟斷的,譬如電力、信息、安保行業,甚至糧食行業,這些行業最容易發生壟斷現象,一旦出現怠惰甚至會演變成一種傲慢,過去的歷史就充分證明了這點,頂層的設計者自然有著美好的景願,但基層執行起來就變了味道。

所以必須要引入外部競爭,才能夠讓死水流動起來。幾乎每個行業都會有兩個或者三個企業存在,減少壟斷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