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土地委員會

命令皇家直屬師的副師長章勇帶著帶著兩個加強營的兵力,隨著於德木回家,徹底接管蕭山縣。

把並且帶著一份聖旨,把蕭山縣設立為研究院農業基地特別試驗區,一切官員全部歸中央直接統屬,再也不歸浙江管轄了。

至於浙江那邊怎麽想,朱由校表示要麽受著,要麽拿頭來跟朕提意見!

朕很不介意把你們的頭給他砍了!

兩個加強營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立即開始了行動,他們都是現成的隸屬於最高直屬軍事委員會的部隊,準備編練皇家直屬第二師,現在正好有了新的用處。

從接到命令到坐上前往津門的火車,一共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這行動的速度可是真的平時下苦工訓練出來的。

要知道這可是那種帶上兩個加強營,接近七千人的全部行頭啊,這要是換在了舊軍的身上,還不得準備個十天半月的。

津門港口得到消息,也在第一時間開始了準備戰船,準備一切必須的物資,那真的叫一個迅速。

與此同時,內閣六部聯和會議也派人快馬加鞭的向著浙江傳遞旨意,把蕭山縣設立為研究院特別試驗區的消息傳遞過去。

在朱由校的一紙命令之下,大明最高的幾個機構都開始了行動,效率與以前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不得不說這就是設立內閣和六部最高聯和會議的好處。

有什麽事情朱由校可以直接和內閣加上六部的幾個頭頭商議,再也不需要向下面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只要是內閣和六部聯和會議上面通過的,那就必須執行,誰不執行朱由校就去找哪個頭頭的麻煩。

比如吏部要是有人不執行內閣和六部聯和會議的決定,那麽朱由校就找吏部尚書周應秋,在規定時間內,要麽你把不配合人解決,要麽朕就換一個可以把不配合人解決的人上台去解決那個不配合的人。

這效率能不高嗎,責任到人了啊,誰不配合一眼就看出來了,上面的壓力一施加下去,下面必須就得執行,規定了時間規定了責任到人。

都給你安排好了具體的工作,你要是沒做各項工作銜接不起來,真以為皇帝是傻子,還是以為你六部的頭頭是傻子啊。

不僅如此朱由校手裏還有一套類似於智囊團的存在,宮裏那些讀過書有能力的參加過太監培訓班的人被集中起來,專門的為朱由校做出的戰略部署做出細分,然後還要查缺補漏。

比如朱由校說要建立蕭山農業試驗區,具體的細則這些智囊太監們就開始了運作,幾十上百人開始把這項工作給細化了,需要安排多少人,安排這些人去做什麽,朝廷哪裏需要支持,由誰去支持,這些支持工作的內容是什麽,可能遇到的什麽問題。

等等的可行性報告會在幾個小時內出來,以最快的速度提交給朱由校看,再由朱由校確定哪裏哪裏需要修改,然後智囊太監會把朱由校的意見再次下發下去,進行第二版更詳細的修改。

這可比朱由校一個人單打獨鬥強多了,幾十上百人的智慧把一切可行性都給列舉出來,選擇出最優的方案,把可能造成的影響也都列舉出來,然後加以避免。

雖然這些智囊太監們還很稚嫩,但是卻擁有很高的培養空間。

而且這個智囊制度還可以進行擴大,吸收更多的宮外的人出來。

其實朱由校也想著招募一些外面的人的,但是還是不夠信任,所以只能用這些在太監了,還好宮裏的太監多,優中選優未必會被外面的人差。

再說朱由校也不需要他們多有智慧,自己出一個大主意,只需要他們補充朱由校的戰略,這樣就簡單的多得多了。

京城還在為科舉的事情爭爭吵吵熱鬧非凡,他們不知道朱由校已經正式的要把手伸到江南去了。

現在朱由校也也不想以前那樣在乎江南了,經過這段時間的京城改革變動,北方的北直隸,陜西山西九邊都在掌控之中,官員也都換上了和南邊沒有關系的那些。

後方穩固了,朱由校還能想以前那麽在乎江南?

糧食問題有陜西和山西兩個地方提供,大量的土地開始改種土豆番薯,糧食產量大大提高了,這些多出來的糧食已經被朱由校統一收購起來,或是儲存或是制作成可以長久儲存的番薯幹粉絲土豆幹什麽的。

就是為了南方糧食供應不足做出準備。

現在河南也完成了土地再分配改革,今年年末的樣子就可以向朝廷供應糧食了。

還有山東,百王軍在山東大鬧一場,整個山東的地主老財士紳被殺的殺跑的跑,九成的土地都變成了無人荒地。

跟在後面重建的是朱由校特別派來的重建工作隊,每當中央野戰軍第二軍的大軍把百王軍給趕走的時候,重建工作隊就跟隨著大軍在後面撿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