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鈕貴妃3(第2/3頁)

“十一阿哥為淑嘉皇貴妃所出,他的嫡福晉為忠勇公嫡長女、孝賢皇後侄女富察氏,身份極貴;十二阿哥為繼後所出,不過那時候繼後早就無名無實,他的嫡福晉為科爾沁郡王之女博爾濟吉特氏,身份是貴重了,但畢竟是蒙古格格。”

“我記得,那幾年皇上的身體並不是太好,朝中請立皇太子的呼聲頗高。但皇上明說了會沿用先帝雍正爺的秘密立儲制度,將詔書放置於幹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而不是明立。只是盡管如此,朝中仍有不少人依據皇上平日的態度來猜度儲君人選。”

葉赫那拉氏聽得一頭霧水:“俊哥,你在說什麽啊?我們不是在說十五福晉的事嗎,跟十一福晉和十二福晉有什麽關系,怎麽還牽扯上儲君大事了?”

恭阿拉說道:“夫人,你說錯了,這幾件事之間的關系可大得很。音兒方才說了,皇子嫡福晉事關重大,從來都是皇上親自擇定的。既是如此,我等朝中同僚不是可從中窺得皇上對諸位皇阿哥們的態度?”

說罷,恭阿拉拿出一張空白的宣紙,取過湖筆蘸了墨,開始邊寫邊說。

“大阿哥和三阿哥曾在孝賢皇後喪儀上失禮,被皇上怒斥為‘不忠不孝’,一度深厭之,只差明言他們無緣爭儲的資格。大阿哥的嫡福晉伊拉裏氏,僅為從三品輕車都尉尉之女,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更只是七品小官之女;而三阿哥的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則是來自科爾沁部落。”

大阿哥和三阿哥這對難兄難弟因為觸了乾隆的逆鱗,是直接被放棄了的。喪儀之後兩人又驚又懼,被嚇出了大病,沒過幾年就都死在了乾隆前頭。乾隆又悔恨不已,對兩兒子又是追封又是緬懷,並加恩他們留下的妻妾兒女。

“四福晉和六福晉倒都是出自著姓大族的高官之女,但四阿哥和六阿哥皆被皇上過繼給了宗室……唔,或許正是因為皇上先有了把他們出繼之心,所以才為他們擇定了背景強盛的妻族吧。”

他沒說出口的那句話是,反正四阿哥和六阿哥已經是宗室之子了,就是妻族勢力再強大,他們也不可能越過其他仍是乾隆兒子的兄弟們上位了。

“五阿哥天資聰慧,文武全才,生前頗得皇上倚重,是眾阿哥中最早為親王的,封號為‘榮’,足見皇上對他的鐘愛。五福晉西林覺羅氏、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亦都是出身極貴。然而五阿哥二十五歲就英年早逝。”

要是五阿哥還活著,想來也就沒有後頭那麽多事了。

“八阿哥生性魯鈍,不得皇上喜歡。八福晉章佳氏為文華殿大學士之女,看似清貴,實則八福晉只是庶女,不過是個面上光。”

朝中皆知,八阿哥是絕計不可能坐上那個位置的。

“皇上統共有十幾個兒子,最屬意的為孝賢皇後所出的二阿哥和七阿哥,可惜皆是幼殤;其次就是愉貴妃所出的五阿哥,可惜也是早逝;再次,就是淑嘉皇貴妃所出的十一阿哥、繼後所出的十二阿哥、以及令懿皇貴妃所出的十五和十七阿哥了。”

清音接下去道:“十二福晉是蒙古格格,所以十二阿哥是絕無可能的。”自康熙朝起,歷代皇帝再不允許後宮成為蒙古女人的天下。反推之,如果一個皇子的嫡福晉是蒙古格格,那就說明了他絕對無緣儲位。

恭阿拉點了點頭:“所以只剩下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和十七阿哥。其中,又以看好十一阿哥的人最多。因為十一福晉為孝賢皇後親侄,無論是樣貌還是性情,都頗有其姑母舊年之風;且十一阿哥處處踐行孝賢皇後節儉樸素的作風,十分得皇上贊許。”

“而十五阿哥的嫡福晉喜塔臘氏,只是小門小戶,處處落了十一福晉下乘。”

“只是,聖心難測啊。這些年來,皇上對十五阿哥愈發看重。那正大光明匾後詔書上的名字,究竟誰的是誰,實在難說。甚至過些年會不會再改,也不可定論。”

說到這,恭阿拉把寫滿了字的宣紙揉成一團,丟進了一旁的火盆,火苗迅速地舔了上去,紙團瞬間化為了灰燼。

葉赫那拉氏總算消化了恭阿拉的長篇大論,驚呼道:“所以十五年前,皇上是故意用十五福晉來迷惑大家?而如今,皇上又想用我們鈕祜祿氏來平衡十一阿哥和十五阿哥?”

“音兒,你的命怎麽這麽苦啊!”

皇上的心怎麽這麽臟!都八十歲了,還有僅剩的幾個出息兒子之間搞權衡之術呢?

清音無所謂地聳了聳肩:“有利用價值,總比毫無用處的好。額娘,你這下放心了?就算十五阿哥的心是偏的,有皇上在,十五福晉就不敢對我太過分。”

她最大的靠山,不是十五阿哥,而是乾隆爺!十五福晉要是敢害她,第一個不放過十五福晉的就是乾隆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