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重生(第4/4頁)

周老爺子看的暗暗稱贊,才七歲就有這種定力,是個好苗子。

可惜,他還是不能收他。

“《書經》有雲,‘其惟吉士,用勵相我國家’這句話何解?”周老爺子之前問過何霽現在所讀的書,也就跟正常孩童一樣,剛讀過《詩經》《書經》,能熟練背誦就不錯了,他開場就問這句話的意思,明顯在為難何霽。

何霽卻笑了,若他考教他一些偏僻的詩詞上下句如何背誦,他還真可能忘了,但這種問題,正是他拿手的。

不過他也考慮到自己現在還只是個孩童,不宜鋒芒太露,所以他遲疑了一會兒,拿起筆刷刷點點寫了起來。

周老爺子驚訝,他還真知道?肯定也是一知半解,他心中猜測。

等何霽把答案寫完交給他,他只看到那些飄逸靈動的字,便吃了一驚,這字,雖然還有些稚嫩,但已經頗具風骨,只要以後勤加練習,定能有所成就。

單憑這字,周老爺子就知道,何霽是個有前途的。

這時他又細看那些內容,不禁越看越驚訝,很難想象,這是一個七歲孩子寫的答案,跟書本上的答案差不多,卻又加了一些自己的見解,這些見解不一定對,但看得出,是他認真思考過的。

周老爺子看看卷子,又看看何霽,若不是他親自出題,又親自看何霽答題,他都懷疑這卷子是有人代筆了。

何霽還是那樣坐著,長長的睫毛動也沒動。

周老爺子把卷子放在一邊,繼續道,“下一題,擬李白《客中行》。”

意思就是仿效李白的《客中行》做一首詩,這已經是童生試難度級別的題了,若這個做的好,便已經有了秀才水準。

周朗今天二十,也是兩年前才剛考過童生試而已。

何霽不動聲色,作詩,也是他擅長的。不過做一首符合自己現在身份的詩,又要讓周老爺子喜歡,倒有點難度。

這次,他花了一盞茶的時間寫了一首小詩。

周老爺子拿到手,目瞪口呆。

他迫不及待的出了第三題,他倒要看看,何霽到底有多少斤兩。

太陽微轉,何幃禮等人喝了一碗又一碗的茶,都焦急不已,怎麽回事,周老爺子考教何霽考教這麽長時間?

屋中,周老爺子心情激蕩,璞玉啊,何霽根本就是一塊璞玉。只要稍加打磨,定會一鳴驚人。

他已經不考慮收不收他的問題了,他現在擔心的是,怕他自己的水平不夠,耽誤了何霽。

又問了何霽一題,何霽覺得差不多了,也懶得回答了,便說不知。

周老爺子有點失望,但轉瞬便高興起來,看來,他還能先教他一陣。

“你可願拜我為師?”他問何霽。

何霽當然願意,立刻噗通跪倒7788ZL,“老師在上,受弟子一拜。”

“起來,快起來。”周老爺子急忙道。

隨後,他拉著何霽出去,對眾人道,以後何霽就是他的弟子了。

何幃禮臉上笑出了花,沒想到,周老爺子真的收了何霽。

周朗也很高興。

只有胡氏心裏咯噔一下,她知道姜瑤被封為後的事,看這樣子,何霽很得周老爺子青眼,以後他翅膀硬了,還不更不聽她的話!

不過事已至此,她也沒辦法,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焦州邊界,姜瑤一路往長山鎮走。

焦州臨著清江,清江入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焦州百姓普遍從事兩個行業,一個是在清江邊討生活,另一個則是曬鹽。

焦州有大大小小的鹽場無數,雖然都歸官府管,但百姓借此謀生還是沒問題的。

可姜瑤一路走來,只見滿地荒蕪,那些鹽場卻大多荒廢了,看不見人影。

“怎麽回事?”她在馬車裏往外看著。

“三年前,洛州那邊也開始曬鹽了,焦州溫熱多雨,一批鹽往往要曬月余才能曬成,可洛州幹燥,只用十天便能曬成,誰還來買焦州的鹽。”王益在前面給姜瑤解釋。

他竟然知道這些?不愧是內廷大總管。姜瑤心中感嘆,也明白焦州這些鹽場會荒廢的原因了,成本太高唄!

“還有一點,清江裏的鰣魚越來越少,而且常有水匪出沒,百姓不敢去江裏捕魚,或者根本捕不到魚,自然生計艱難。”王益說到這裏,偷瞄了下蕭協的臉色。

當然,蕭協是不會在意的,王益便放下心來。

怪不得,路邊那麽多乞討的,姜瑤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