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3/4頁)

到了鎮上後,大家先去工商所交攤位費,工商所沒開門,但開了一個小窗戶,已經有不少別村的人正在窗口處等待。工作人員在小窗戶裏呵欠連天的一邊收錢一邊給號碼紙,相當於是入場券。

攤位費不貴,小攤位兩毛錢,大攤位五毛錢。像是宋一成這種帶了布料來賣的,就要去規劃好的大攤位。程泠好奇的研究了一下到手的那張入場券,就很普通,上面有日期和工商所的蓋章。排隊拿到入場券之後,大家都跑著去占地方。

這個時候天已經蒙蒙亮了,像是賣菜賣雞蛋賣包子的這種,就在主街上隨便占位置,誰跑得快誰占的位置就最好。一時之間,熱鬧極了。程泠看得津津有味,不過下一秒她就被抱走了,她們要去的大攤位在另外一條街,過了一座很有年頭的石拱橋,那邊新建了一個專門賣布料和衣服的場地,其實就是一排排的石台,位置也是隨便占。

宋一成腿長跑得快,占了一個最靠近入口的位置,相當優越。

“泠泠先去買幾個包子來。”吳枝花塞給程泠幾張糧票,“要我們村裏周奶奶賣的,她做的包子好吃,還幹凈。”

“行。”程泠認識周奶奶,點點頭拿著糧票就往外走。

比起大攤位那邊的冷清,鎮上的這條主街已經開始熱鬧起來了。大家基本都占好了位置,賣菜的往地上鋪一張報紙,把菜擺開,都是自家菜園子裏現摘的。還有賣雞蛋賣家禽的,時不時有雞叫鴨叫聲。還有賣早點的,開始鋪開場面,支開桌椅,有做包子的,也有做面條的。間或插著一些修電器修自行車的攤子。最早的一波趕集客是鎮上的本地居民,知道今天是集市,早早的就起來,一是來湊熱鬧,二是早上的菜最新鮮。等到了太陽升起,八九點,才是從十裏八鄉趕過來的村民們。

程泠找到周奶奶的小攤子,糧票遞過去:“周奶奶,我要三個肉包子。”

周奶奶看到她小小一個,笑得老臉皺起,特意挑了三個大的給她,還多拿了一個發糕:“泠泠乖,周奶奶多送你一個發糕。”

“謝謝周奶奶,不過我不能要。”現在的村民們可都不怎麽富裕,程泠不想占老人家便宜,她從口袋裏掏出兩毛錢,遞了過去:“周奶奶,我沒有糧票了,只有這個。”

周奶奶平素最愛這樣粉雕玉琢的小女娃,手一揮,裝作生氣:“去去去!周奶奶請你吃的,不要錢!”

程泠眨眨眼,只能默默的收回來。

拿著肉包,輕快的回到了自己的攤位上。和舅舅外婆分吃了之後,她終究是覺得有點困了,趴在石台上睡著了。等到再醒的時候,周圍已經是人聲鼎沸。

舅舅和外婆已經顧不上她了,因為攤位上圍滿了人。看穿著,應該就是從附近村莊趕過來的,她還看到有不少的女人在身後背了一個小背簍,小背簍裏還坐著一個娃娃。

“同志,襪子怎麽賣的?”

很多人說話都帶著非常濃重的鄉音,她要認真聽才能聽懂。好在宋一成和吳枝花是能夠聽懂的。

“七毛一雙,買兩雙就六毛。”

“便宜一點噻。”

“便宜不了噻,同志。這是廣州貨,質量好得很,可以穿很久的。你要不就買兩雙,兩雙只要一塊二,比國營商店便宜了三四毛。”

宋一成決定不說這個是香港貨,對於很少去外界的村民們來說,他們對香港沒有什麽認知,反倒都聽說過廣州。

“行,那就拿兩雙。”

村民們也不傻,算了一下,的確是比國營商店要便宜,這才爽快的交錢。

程泠觀察了一下,不得不說,她舅真的智商爆發了一次。這個決定太正確了!這邊的人流量比夜市街還要高很多,而且可能是因為之前農村的物資一直都比較匱乏,所以大多數的人是不怎麽挑款的,反倒對於價格和質量更加的在意。舅舅把售價往下壓了一兩毛,加上位置好,不大會兒功夫就賣出了二十多雙。

“看這個樣子,今天賣一百多雙是沒有問題的。”宋一成有點得意,趁著空隙悄悄的對外甥女說。

程泠戳戳他:“舅舅,別得意了,來新客人了。”

新客人是來問布料的:“這布多少錢一米?”

“六塊一米。”

客人有點驚訝,摸了摸布料,感覺還不錯,於是就更迷惑了:“怎麽這麽便宜?”

要知道,這市面上類似的布料一般都是八到十塊一米。

宋一成擺出自己覺得最誠實的笑容,扯開布匹,坦誠的道:“同志,不瞞你說,這匹布當時染色的時候染壞了,每隔一段就有點顏色不均勻。不過品質肯定是好的,廣州貨。店裏都賣到十塊錢一米。”

客人順著他指的地方看了看,皺了皺眉,似乎是有點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