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4頁)

宋錦笑道:“挺好挺好,就是最近比較忙,他也忙,就見得比較少。”

她和喬安平,目前處在一個比較微妙的狀態。兩人並沒有正式的確定關系,但每個月也會固定的吃一兩次飯,或者是去看一次電影。只是因為兩人都很忙,可能這段時間本來挺親近的,結果一出差,一個禮拜十天半個月回來,就又開始原地踏步。所以這大半年的過去,進展也不算大。

但私心來講,宋錦自己還挺享受這個過程的,不用去想太多的責任和要付出的東西,有著恰到好處的舒適感。好吧,她知道這聽上去似乎有點自私,但的確是她內心的真實想法。

就,順其自然吧。

下半年,宋錦的忙碌程度顯然超過了上半年,一個月有十五天是在外面出差,回來半個月還有一個禮拜是在公司度過,歇在縣城。吳枝花索性來市裏面長住,照顧外孫女。

不過,忙碌所帶來的成果也讓人欣慰——她們上半年的布局在下半年得到了十分豐厚的回報。陵水自然不用說,去年靠著它才有那一萬多頂帽子的訂單,設了聯絡處後,加上開發出來的一些百貨商店的訂單,直接翻了好幾倍。但這些都不如廣州十三行那邊的發展速度。從七月份起,宋錦帶著彭慧慧就已經陸陸續續的拿下了一些秋冬款的訂單,到了八月份九月初,訂單一下子井噴了。算了算,今年十三行那邊的訂單都已經超過了五萬頂。

除此之外,她們後面開發出來的頭花項目,也發展得很不錯。價格和利潤雖然比不上帽子,但勝在量大,即使是一個小訂單,也都是上千的數量。大客戶,直接一款頭花就是上萬個的定。這樣算下來,當時幾百塊買了宋泠和宋繡的點子,簡直賺大了!於是,嚴如玉做主,又給她倆各獎勵了一百塊。

宋泠自己算了算,她的個人存款也有將近五百塊了,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放在這個年代,是妥妥的小富婆。

視線再回到錦玉公司。

訂單多了,相應的工人也越招越多,現在錦玉公司算上食堂和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已經有將近六十個人。嚴如玉天天愁著現在地方不夠,車間裏都快要坐不下了,現在正滿縣城的看場地。她和宋錦一合計,索性開始看廠房,決心正兒八經的把工廠給辦起來。畢竟,按照現在這樣的形勢,明年公司肯定還要再發展,那不如一次性到位,省得老是換地方。

而除了工人多,公司的其他系統也招了不少新人,有新的業務員,還有新的采購,最讓宋錦高興的是,她心心念念的設計師終於找到了合適的人選,是個剛從省城工藝美術學校畢業的小姑娘,叫安晨。安晨是齊老師的師妹,也是齊老師介紹過來的。小姑娘本來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一家地區群藝館上班,也沒什麽事,主要就是畫畫宣傳畫什麽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看報,陪群藝館的老員工們喝喝茶下下棋。做了半年,她嫌工作實在是太無聊了,有一次聚會聽到齊老師說起這邊想要招設計師,心裏一動,就報名過來了,為此還和家裏大吵了一頓。

雖然是家私營公司,但安晨還挺喜歡的,用她的話來說,有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就像是路邊的野草,沒人管,但卻在努力的向上生長,甚至比精心照料的花朵都要長得更高更好。

她現在正在努力的學習各種縫紉和面料知識,宋錦也不拘著她讓她坐在那兒畫圖,反倒是任由她滿車間的跑,研究這個,研究那個。畢竟,要是一點工藝都不懂,設計出來的東西也不過是空中樓閣,說不定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安晨看了一個多月後,才開始坐在辦公桌前開始畫圖。她出圖的速度很快,一個禮拜出了十幾個款的圖紙,經過業務部門的集體投票,最終選了四個款進行生產。而這裏面有一個款,在市場上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宋錦估摸著,過完今年,安晨應該不用她的過多幫助,也可以進入到自己的獨立設計工作階段了。她身上的擔子終於成功的卸下來了一些。

進入到十二月,寒風凜冽。

嚴如玉終於找到合適的廠房,拉她去看。

“這裏本來是一家專門給鋼鐵廠做工作服的鄉鎮工廠,之前效益還不錯,後來也接了社會上一些其他的訂單,算還過得去吧。可惜前兩年遇到價格雙軌制,沒堅持下去,倒閉了。”

宋錦默然。價格雙軌制是前兩年實行的一項政策,為了抑制通貨膨脹、保護國營企業在原材料上采購的優勢,國家對原材料的價格實行了兩種。一種是計劃內的價格,一種是市場化的計劃外價格。後者可能是前者的好幾倍,而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一般是拿不到前者的價格的。也因此,一大批小的鄉鎮企業都倒閉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