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3/6頁)

進了公司之後,李招娣這才明白為什麽大家都搶著要進來。她是農村人,也沒有去過別的工廠,因此沒有辦法像她的工友們一樣比較,對李招娣來說,沒人打罵,有宿舍可以住、食堂的飯還好吃,而且每個月還能存得下錢來,就已經是在天堂一般了。

而且這裏居然有針對工人的夜校,只要你想要繼續學習,就可以報名。

李招娣報了名,來廠裏面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她長了見識,夜校的老師告訴了她們外面的世界是怎樣,人應該怎麽樣的活著。她不想再像以前一樣懵懵懂懂,她想要學著認識更多的字,也和管著她們的車間主任一樣,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

她們的車間主任林妮是李招娣崇拜的對象。據說她上過高中,但現在也依然在學習,李招娣就見過她手裏面捧著一本厚厚的大部頭的書,可有學問了。而且林主任說話有理有據,不像她似的,說個幾句話就要卡殼。

林主任正在上面說話:“大家這幾天都給我打起精神來,台子上的東西收拾好,不要搞得亂七八糟的,工作的時候也都給我專注起來。最近我們車間的瑕疵率有所上升,這是不能容許的。這個月我們的目標就是保證效率的同時把瑕疵率給降下去。”

李招娣聽到兩個工友在旁邊討論。

“聽說是大老板要回來了。”

“難怪呢,林主任這麽著急上火的。”

“你見過大老板沒有?”

“見過幾次,可有派頭了。聽說她可嚴了,之前車間裏有好幾個人都被她罵哭過。”

“那麽嚇人啊?不是聽說是個很年輕的女的嗎?”

“嗯,很年輕,還好看。所以你就想,人家這麽年輕要管這麽大的公司,這脾氣肯定好不了。”

也有在錦玉呆了好幾年的老工人聽不下去了:“哪有你們說的那麽誇張?宋總人還是挺好的。之前罵哭人也是有原因的。”

“真的嗎?”她們不信。

“反正這次她要是回來,你們肯定也能看得到,到時候你自己看唄。”

李招娣也沒有見過傳說中的大老板,在她進工廠的時候,大老板就已經去南邊建廠了,留在公司的只有二老板。二老板是個風風火火的很爽朗的人。

她不禁在心裏暗想,不知道大老板是個什麽樣的人,是不是和傳說中一樣年輕好看,但是又很有威嚴?

……

被員工們惦記著的宋錦正在往縣城這邊趕,嚴如玉一大早就開著公司的車來接她了。她比宋錦要好,早就自己考了駕照,在柳市的時候都是自己開車。不過在東莞,嚴如玉也是有專車和司機的。並不是單純的為了顯示派頭,而是有的時候在車上可以擠出時間來看一些文件和資料,或者是眯一會兒。

“這路可終於修完了。”宋錦看了看車外的柏油馬路,松了一口氣。

她走的那會兒,從市裏面到岐山縣的道路正在修,每次去公司都好像坐在彈簧上面,顛簸的要死。說起來,當時縣裏面說要修路結果財政緊張,錦玉公司還捐了款呢。

路比以前好走了,車程也節省了一半的時間。

宋錦將近一年的時間沒有回過柳市,原本以為縣裏的變化不會很大,但是這次看到之後卻有些驚訝。

“還挺熱鬧的嘛。”整個主城區人非常的多,還有幾個看上去比較大型的建築在施工。

“我上次不是和你說過嗎,”嚴如玉說:“縣政府看到縣裏面做發圈兒和配飾的公司越來越多,就打算把這個做成一條產業帶。”

正好停車,她指了指車子右側的樓:“你看這個就是去年剛開工的,打算做成專門賣發飾的商貿城。還有咱們原先的國營商店那樓,也開始在整改了,應該也是打算做成配飾商貿市場。”她想起梅主任,有點幸災樂禍,“國營商店倒閉後,她就申請內退了。”

對梅主任來說,還沒滿五十歲就賦閑在家,應該會很難受。

宋錦笑了笑,對梅主任不太感興趣,反倒聽到前面的消息有些驚奇:“縣裏這是打算學溫州呀?挺好。產業帶這種事情只有政府出面了才好,擰成一股繩。”

“嗯,聽說他們去溫州都考察好幾趟了。”

溫州就是這樣,那邊好多個縣,每個縣的產業都不一樣。有的縣可能就專做打火機,有的縣可能就專門做紐扣。別看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但是真正把這個產業做起來了,產值確是不容忽視。她們公司在溫州就有專門的采購處,采購各種輔料。宋錦也曾經去考察過一個原本交通不方便的、處於山裏面的小縣城。那裏就是因為做紐扣做出名了,全國的客商都跑過去批發紐扣。政府也大力支持,最後路也修好了,樓也建好了,大家也都富起來了。

這就是產業帶所能帶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