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男兒當自強(第2/2頁)

“張老爺何至於此,辭愧不敢當。論理,我和張兄原本師出同門,您就是長輩,我這當小輩的哪能讓長輩先敬我酒?再者,您是主家,我為賓客,自然得是我這做客的先敬主人,多謝您的款待之情才對。所以,這杯酒該我先敬您才是。”楚辭站起來,手捧酒杯,笑著說道。

張父連忙說:“好好好,快快請坐,楚賢侄啊,你這嘴巴太會說話了。這杯酒啊,我怎麽也得受了。”說完,他就和楚辭碰了一下杯子,然後兩人同時仰頭一飲而盡,再相視一笑,頓時就把生疏感消除了。

“賢侄啊,我家這小子生性愚鈍,勞煩你幫我好好管一管他,或打或罵,我這做爹的再無一句怨言,只求他能比以前多上進一點,我就心滿意足了。”張父先是嘆了一口氣,而後又用那種恨鐵不成鋼的表情看了張文海一眼。

這一眼看得張文海很是丟臉憋屈,他爹這話都是老生常談了,他每一個先生,都聽過他爹說的這番話。沒想到他今天又對楚辭說了。

不是他不認同楚辭的身份,而是這楚辭比他都還小一歲,讓他怎麽能心無芥蒂的將楚辭看成他的先生呢?

“你看看,他還不服,唉!”張文海略帶委屈的眼神被他爹看了個正著,於是又被吐槽了一句。

“伯父您多慮了,張兄他只是不適應考場規則,詩詞文章還是頂好的。您這樣說,對他稍有些不公了。現在貴府既喊了我來,我必竭盡全力,幫助張兄,讓他有所進益,不負二老之所望。”

楚辭自畢業後當了四年班主任了,對一些家長的心態那叫一個了如指掌。在他們吐槽孩子笨,不聽話時,可千萬不能跟著他的話說,不然就會落的個兩頭不討好。

這個時候做老師的就應該努力發掘學生優點,多說好話,才有助於家庭和諧,師生關系融洽。

楚辭這一番話,果然聽得張家三口人喜笑顏開,尤其是張母,她最聽不得別人說張文海不好了。

大家對楚辭的印象都很好,一場晚宴賓主盡歡,聊了很久才散場。

夜裏,張老爺對著張母贊嘆不已:“你說這楚秀才是怎麽長得腦子?我活了這大半輩子了,還從來沒見過一個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不止學問好,於人情練達上也不可小覷。縱使我閱盡千帆,也無法對他生出一絲惡意。咱兒子要是能有他一半,不,三分之一那麽聰明,我也就不用為他的前途發愁了。”

“得了,你這都說了一夜了,說的我耳朵都要起繭子了。楚秀才再好,那也不是咱們的福氣。而且,人家楚秀才不是說了嗎?咱們文海不笨,就是有些不適應,他明年必定能考上秀才,你就安心等著當秀才公的爹吧!”

張母對楚辭也討厭不起來,但是聽著張老爺一直誇別人家孩子,這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的。她只能將希望放在張文海的身上,讓他得以早日出人頭地。

楚辭今晚喝了不少酒,即使古代的酒度數不高,他也有點上頭了。

楚辭有個習慣,每逢醉酒之後,都要揮毫潑墨,姑且把這算做是文人雅興吧。

他來到桌前,攤紙磨墨,怔了片刻之後,用筆在紙上寫了一首詩。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這是宋朝詩人汪洙所做的《神童詩》,傳說他本人就是一名神童,九歲稚齡便能題詩。

在這封建等級明確的古代,楚辭未免有些壓抑。他雖然早已經知道古代的社會地位是很不平等的,但設身處地之後,了解的越多,出人頭地的欲望就越強。

就像今晚,他面對的張家只是富商之家,他言辭之間也免不了些許討好。這不是說他覺得屈辱還是怎麽樣,只是以後,他將要面對的人會更多,如果不讓自己變得強大,那麽違背本心之事他就要越做越多。

這不是楚辭希望看到的。

一朝穿越,楚辭慶幸自己是穿在了一個讀書人身上。他不敢想象,若他穿在販夫走卒,甚至是粗使下人身上,他會有怎麽樣的表現。

但他知道,無論怎麽樣的境地,他都會努力活出一番新天地,不讓自己就此屈服於這未知的命運。

如此,才不枉費上天賜予他一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