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沒錢漢子難(第2/2頁)

“想知道我為什麽這麽快?”楚辭挑了挑眉毛。

“還望楚兄不吝賜教。”

“簡單,你把這個讀十遍,然後背十遍再過來。”楚辭拎出剛剛的那張紙遞給他。

張文海拿著紙坐在位置上搖頭晃腦,初時他覺得有些別扭,楚辭給的是倒背的版本,他順著背時尚且不熟,倒著背能有用嗎?

楚辭一邊聽著他讀書,一邊翻閱手旁的幾本書,要想他的題集能賣出好價錢,那麽就得趁早將其出出來。縣試在二月十二,今天已經是十一月二十了。

古代的印刷技術比之現代來說多有不及,所以楚辭必須提前兩個月的時間將稿件交到書坊,才有可能在二月份上市,趕在縣試之前大賺一筆。

那麽,他還有差不多二十天的時間可以出題集。貼經墨義之類的基礎題得多出一些,九章算術盡量往簡單出,但是為了確保出書者的水平,中間還是得夾雜幾道比較難的題目才行。

詩要限韻,這個他得多搜集韻腳,雜文從書中出,最好又能貼近時事的最好。這些都是這二十多天要解決的事情。

對了,還有參考答案。一本沒有參考答案的練習題不是好的練習題,看來他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啊。

但是不做不行,楚辭想趁著梅雨季來臨之前,將家中的屋子維修一下,最好能推倒重做。那屋子破爛不堪,已經住了楚家四代人了,還是楚辭爺爺年輕時修的,現在說它是危房也不為過。

楚辭從原主記憶裏看到,往年梅雨季節時,楚家的屋頂上都會漏雨下來,幾乎到處都得擺著碗或盆來接水。

到了天晴時,楚父和楚廣兩人就要曬泥草糊到屋頂上,每每保持幾天,就會被雨水再次沖垮,屋裏又響起了“叮叮咚咚”的交響樂。

楚辭這次回家,聽那些老人閑聊,都說明年的雨水會比今年還要多。若還是放任不管,恐怕到時房屋被雨水沖塌也不是不可能的。

家裏的田地也要買一些回來,單單只靠楚廣去做散工,根本就養不活一家幾口人。即使他能賺一些錢,家裏也會省吃儉用,存著給他進學用。

前兩天在家時,楚辭發現,家裏的白米自他上次走後根本就沒有動過,反而另一口缸裏的糙米已經去了一小半。買來的白米太貴了,他們舍不得吃,但若是家裏種了,吃起來也許就會更大方一點。

一畝水田大約十二兩左右,因為地處南方,所以種植水稻者眾多,水田買賣有價無市,遇到地理位置好一點的,恐怕能擡到十三四兩。旱地的價格就要便宜一點,大約在十兩銀子左右。

楚辭本想買荒地自己開墾,可是在這山林眾多的南方,能開荒的地界基本都被開墾出來了,再想買,恐怕只能去買山地了。

山地貧瘠,施肥不便,而且小動物很多,無論種什麽下去,恐怕種子都要被挖出來吃掉。

唉,世間之事就是這麽煩人。不想還好,一想哪哪都是事!怪不得古人會說: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但這世上,終究還是庸人更多些的……

楚辭嘆了口氣,將腦海中的念頭慢慢清出去,專心致志地出起題來。

這邊張文海正背的起勁,忽然聽見楚辭一聲嘆氣,心中敏感地認為楚辭是在嘆他背得慢,嘴裏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張文海到底是成年人,背了這麽多遍之後再拿到楚辭那裏抽查,就不需要做一題背一遍了。

楚辭見他學得快,又拿紙出來,出了一道應用題給他做。縣試一共三道應用題,答出兩道就能過關。

這道題為:今有兩稚童,一者名曰小明,一者名曰小剛,小明乃善行者,能行一百步,小剛者不善行,只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小明追之。問:幾何步及之?

翻譯過來,就是現代著名的追趕問題了。問的是兩個人走路,快的每分鐘走一百步,慢的每分鐘六十步,問慢的人先走一百步,快的人什麽時候才能追上他。

叫小明和小剛自然是楚辭的惡趣味了。這兩個小東西折磨了一代又一代的小學生,也該讓古代書生感受一下他們的魅力了。

張文海拿到題目之後,便抽了一張紙出來,直接在紙上畫了許多小豎,表示他們走的步數,口裏還在默默地數數。

楚辭隨便看了他一眼,頓時忍俊不禁,好嘛,對於不理解的人來說,最笨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