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月考上的巧合(第2/3頁)

可是寒食節,自然是吃寒食的,沒有一戶人家會去動灶火,就算是皇帝老子,今天也得吃冷的。

寇家的馬車一直都在外面,那車夫在這裏有親戚,吃過飯後又過來了。

楚辭和楚小遠走坐上馬車,回了縣學。

四月初五日,月考。

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學生們作弊,所以他們的月考並不是在自己教室裏進行的。而是甲乙丙三個班摻和在一起,坐在先賢館的大廳裏,之前就有人將裏面堆積的桌子一字排開了,然後讓甲乙丙三個班的學生依次坐下。

楚辭後面坐的是一個甲班的學生,前面是一個乙班的學生。乙班的那個學生回頭笑了笑後便不再做聲,甲班的那個楚辭不是很熟悉,想來應該是後面升上來的。

他效仿前者朝後面那個學生笑了笑,本不欲和他說話,誰知道那個學生一臉驚喜地說道:“楚兄,在下乃常河鎮徐建,久仰楚兄大名,今日得以和楚兄坐在一處考試,真是三生有幸呐。”

楚辭覺得“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他對這個人面相有些不喜,尖嘴猴腮的狡詐樣,於是心裏想,這個人莫不是想要抄他的?便淡淡地寒暄了兩句回過頭去。

鐘響三聲之後,教員們過來發卷子,卷子上面一共三道題目,兩道四書題,一道五經題。因為學子們治的本經並不想同,所以這裏有五道題目,只需將自己的本經題勾出來,其他四道不用理會。

楚辭看到第一題的時候,心裏咯噔了一下,因為這個題目,正是他們前天晚上所做過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他忍不住舉目四望,卻發現那夜的人都十分驚訝的看來看去。張文海這個出題人也不例外,他瞪著題目,張大了嘴巴,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之後便是狂喜,沒想到他只翻了一次範文書,就能夠猜中這個題目,實在是太不可思議!

其實想來也很好理解,因為前一天正是清明節,清明節本就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和題中的“慎終追遠”確實也是有關系的,想一個應時應景的題目,也沒有什麽不對。

既然是做過的題目,那麽就不用再擔心什麽了,楚辭越過第一題,去看第二題。第二題是中庸上面的一句話,“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說的大概是君子安分守己,不做當前所處地位不該做的事。

看完了題目,楚辭在心裏想了一會,大概有了底,他磨墨鋪紙,在下面寫了一句:“既來之,則安之。”此為破題之句,既然已經做了,便要安下心來好好做事,和前面的題目寓意相合。

五經題他選了一道春秋題,“不以一眚掩大德”。意思說的是,不以一個人微小的過失而抹殺他的大功德。

這個題目比較靈活,楚辭靜靜地思考了一會,然後寫下一句“人誰無過,過而改之,則當勉勵”。

將三道題目全都破了後,楚辭開始在草稿紙上解題論述。他全身心都放在考試中,思緒似泉湧,下筆如有神,不到一個時辰,便做好了三篇文章。

仔細檢查過後,他放下筆,長舒了一口氣。

這時,他後面的那個人突然小聲地說著什麽,楚辭不想多聽,遍往前坐了坐,離那個人更遠一些。那個人也不敢太大聲音,免得被台上的教員們發現,只好作罷。

楚辭拿出試卷,小心地將那三篇文章謄錄在上面。眼下還有一些時間,他想著不能浪費,幹脆再做一道題,為了避免試卷不小心被汙損,楚辭便將它放在了桌子下方的腳架上,以白紙覆之。

他拿出另外的紙,開始思考上次許征布置給他的題目。

修修改改,塗塗抹抹寫了一會,此時鐘聲突然敲響,已是交卷的時候了。楚辭還未開始收拾東西,後面的那個人早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將自己的東西胡亂收拾好後,便往前沖了。

不知是何原因,他腳下突然一絆,身子歪歪斜斜地整個的向楚辭這邊壓下來。

楚辭反射性地一躲,終究免於“大漢壓身”的狼狽,但桌上鋪著的幾張紙,卻遭了劫難。那書生往桌上這一趴,把楚辭的墨盒也弄灑了,墨汁流了一桌子,瞬間就把紙給染黑了。

“楚兄!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那個人似乎也被這個發展弄得慌了手腳,連聲向楚辭道歉。

上面的教員皺了皺眉,走了過來,問道:“有何事發生?”

“向教員,是我的錯。學生昨天寒食節吃壞了肚子,一整個早上都是腹痛如絞的,此時好不容易考完了,便想著早點交卷回去如廁,只是我腳下無力,經過楚兄的位置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將他的墨盒打翻了,試卷也汙損了,嗚嗚嗚…請教員罰我。”

一個大男人蒼白著臉大哭了起來,涕淚交加的樣子,還是很能得到別人同情的。大家都想,這事終歸是個意外,也怪不得旁人,故而這向教員看向楚辭,對他說:“此事乃是一場意外,你心裏是怎麽想的,不妨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