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幾個桃子引發的事件(第2/2頁)

將桃子全都兜回學舍後,楚辭給楚小遠布置了一張大字,讓他沉下心慢慢寫,然後便將身上的桃毛拍打幹凈,整理好衣冠後,去了山長書房。

誰知今天是朔望日,山長也不在書房,楚辭只好去了山長家。

等他被山長的家仆迎進去後,眉頭不由一跳,臉上有了一些囧意,這一院子的夫子是怎麽回事啊?!

“你有何事上門來?是學業上有問題還是其他原因?若學業有問題,那正好,今天書院的夫子都在這裏,你大可提問。”

“唔……學生是來告罪的。”楚辭思來想去,還是說了出來,他本來想扯個謊,說些什麽偶爾經過,故進來拜訪之類的話,但紙包不住火,之後被人發現,倒討個沒趣。

“告罪?”夫子們面面相覷,不知緣由。楚辭的名字每日都會被上課的夫子傳來傳去,心中早已把他當做優等生的標杆,這樣的人,會犯什麽錯呢?

待聽聞楚辭苦著臉把自家小侄頑劣,偷偷摘了縣學桃子一事說出來後,眾位夫子不禁都笑得前仰後合的,原來是稚童貪吃,他代侄受過來了。

忽而有一夫子面色嚴肅,看著楚辭:“既然是你侄子偷盜了縣學的桃子,為何不帶他一同前來請罪?”

大家都知他是想要試一試楚辭的辯才,便都不做聲,只旁觀著,看楚辭會說些什麽。

楚辭懵了片刻,不知為何這面生的夫子一下變臉,等看見秦夫子老神在在的坐在原處喝茶時,心便安定下來,知道其中可能大有玄機。

他思忖片刻,然後說:“小侄在摘取桃林的桃子時,已事先打探過,發現桃林並無人犬守著,便認為這是一處無主的桃林,所以才上去摘了幾個。正所謂不知者不罪,這偷盜二字,請恕學生不敢認同。”

“哦?不知者不罪?既然不罪,那你又為何來請罪?”這夫子繼續追問。

“小侄不知者不罪,但學生卻是明知故犯,還幫著他把其他的桃子也一同帶回家去。所以學生過來告罪。”

“那你為何要明知故犯?”那夫子饒有興趣地追問。

“一來,小侄事先打聽好這是沒人要的桃林才去摘,說明他心中十分清楚不得偷盜一事,只是經驗尚淺,才會誤判。他小小年紀便明事理,吾心甚慰。第二,小侄摘取桃子,只食其一,剩余的全都留下孝敬長輩與先生,其孝心可嘉。第三,孩童在天真爛漫之際,容易犯下許多錯誤,若此時嚴加斥責,給他冠以偷盜二字,反而會扼殺其天性,不若循循誘導,讓他自省其身,日後改過。”

“綜其原因,學生才隱而不發,先將他所求之事達成,然後再來告罪,最後回去再將這件事掰扯開來講給他聽。”

“看你說的振振有詞,若他知道這桃林有主還去摘桃,你又做何說法,可還會維護?”

楚辭無奈了,只得說:“無大過矣,親親相隱,直在其中。”

楚辭這句話的意思是,法律規定,若犯的不是謀逆或者殺人犯法這種有違天理的大罪,那麽長輩幫小輩掩飾罪責,是不能追究長輩的責任的,因為這是倫理道德的體現。

“好一句親親相隱,直在其中。”那夫子合掌大笑,此為孔聖人一句話的化用,原出處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你這學生果有辯才,不如到我們府學讀書去罷。”

穆元盛這話一出,立刻惹來縣學眾夫子驚怒,好不容易有個值得驕傲的學生,竟然被人挖墻腳挖到門口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上次月考後,最後去府學進學的是一個叫做蘇寧的學子,他考了第四名,前三名都不去,倒讓他撿了個便宜。

府學山長對楚辭還是充滿了好奇,故而安排了一個夫子過來交流學問,順便試探一二。

楚辭毫不猶豫,拱手答道:“多謝這位先生厚愛,只是楚辭一身學問皆是出自縣學各位師長,學生還未將他們的學問吃透,又怎敢擅入府學討教?到時候恐怕替夫子們蒙羞,恕學生不敢答應。”

夫子們都笑了起來,那穆元盛倒也不怒:“不錯,時刻不忘夫子教養,是為學生本分。六月初咱們甘州府要在各大縣學之間選拔學子比試一二,屆時希望能看到你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