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四書題三道(第2/2頁)

第一道題,他寫下了一句話破題:安貧者樂道,知足者常貴。然後他從歷史上不知足者的後果切入文章,開始答題,文章大開大合,辭藻華麗卻又彰顯大氣磅礴,立意深遠,能言之有物,從細微之處可見真章。

楚辭堅定了信念,文思如泉湧,不到半個時辰,便將這篇文章做好了。只是文章的字數有超出,等會還要刪改幾處才行。

他將這張寫好的題目放在一旁,又看第三題,這道題他心中也有了想法,就在其中寫上: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他引用的是周易上的一句話來破題。

而後,他又從古代幾個經典戰役來分析做準備的重要性。依舊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讓人看後蕩氣回腸,不禁拍案叫絕。

其實楚辭先做一三兩題除了現在對於第二題沒有什麽想法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許先生告訴過他的一個訣竅。

那就是利用人的心理。因為人的思維能力到底是有限的,要在一天一夜的時間裏寫好三篇精彩的文章,實在不容易,於是許多人文章的質量都是由高到低的。

這就導致了,當閱卷官閱卷時,你的三篇文章粘在一起。他打開第一篇時,發現你寫的不錯,於是點點頭繼續往下。再一看,誒,尚可。於是又往下,卻發現你的文章一篇不如一篇,他心裏就會有所失望,到最後排名自然不會太高,因為他對最後一篇的印象會很深刻。

按照許先生的做法去,就是他看第一篇時,覺得很不錯,看到第二篇時,會發現質量好像下降了不少,等耐著性子去看第三篇,卻又會驚訝的發現,文章的水準又回來了。

這種猶如坐過山車一般的體驗,會讓閱卷官得到一種滿足感,他一滿意,排名自然是不會在下面了。

第三篇寫好後,楚辭也沒有急著去修改,而是又拿起了第二篇。

古人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與其寫一篇休息一下,還不如趁著這個時間將文章全部寫好,之後再來慢慢查看。

第二篇,楚辭想了很久,然後用了朱子的一句話破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題破了,文章就好寫了,他想了想,將史記上面的一個著名故事——紙上談兵寫了上去。

就在楚辭努力做題時,有那巡考的官員經過。他見這一排號房裏,其他學子都在冥思苦想,半天才落一筆,又見有一學子奮筆疾書,隔板上已經放了兩篇寫好的,便不由過去駐足觀看。

剛一看開頭,心裏就不由驚嘆,這篇文章起始兩句寫得好呀,希望不要虎頭蛇尾才是。他剛要往下看去,與他一同巡視的考官突然走過來,說是那邊號房有人來報,讓他過去一同查看。

這巡視都是兩人結伴而行的,若是一人巡視,如果發生舞弊之事,他們也難以洗脫罪名。

那位考官只得跟著一起去,原來是一個學子突然嘔吐起來了,穢物充滿了整個號房,臭氣熏天,令旁邊的學子不堪其擾。

將那學子擡出去後,那人再想回頭去看,卻已經不知他坐在何處了,而且他們還有好些地方要走動,那人臉上不由露出幾分遺憾的表情。

“周兄,何故露出這般表情?”

“我剛剛看見一個學子的文章,寫得極好,可惜還沒有看完,這心裏啊,難受的緊。”

“哦?竟這般好?他是仿古還是論今?”

“這,看他頭兩句,像是仿唐宋文風,辭藻華麗,讀之令人口舌生香。”

“唉,那你估計看不到他的文章了,誰人不知張公好古?”

“也是,可惜了……”

一般來說,只有前五名的所有文章會被貼出來,其他人的封卷留存。只可惜他不是內簾官,看樣子是無法將那篇文章讀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