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摸清路線(第2/3頁)

他率先跳了下去,然後招呼其他人下去。楚辭等爬上去後才發現,原來這墻上靠著一把木梯,爬到墻頭時再從木梯上下去即可。

怪不得他們一個勁地招呼這個四郎呢!原來是沒人家不敢下去啊!

他小心地踩著梯子往下爬,身後跟著的張虎。張虎的胸前鼓鼓囊囊的,也不知是裝了什麽。

“走!爺請你們聽戲去!”祝峰顛了顛手中的錢袋,得瑟地說道。

楚辭跟在他們身後,從國子監後面的一條小路繞了出去,完全不用經過山門,只是到了下山時要跨過一條河。

楚辭正想問,就見吳光和朱明越兩個人熟門熟路地從某處拖來一塊木板,往上一搭,人就走過去了。

好家夥,就為了逃個學,至於這麽費盡心機嗎?不知道的還以為裏面有什麽妖魔鬼怪呢!楚辭有時候真不理解這些學生是怎麽想的,學習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

跨過河,一行人走了一會,來到了北邊的一條街道上,這裏人聲鼎沸,兩邊的鋪子裏都是客人。和楚辭住的文興坊那邊比起來,這裏顯得熱鬧多了。

祝峰他們走進一家叫做“暢音閣”的戲園子,拋了一錠元寶過去,要了一處包廂坐著。

明明是十幾歲的少年人,做起這些事來卻是格外都成熟世故,和楚辭老家的那些年輕人完全不一樣。

“唉,你今天第一天來,先讓你點戲吧。對了,你叫什麽?”祝峰突然想起,眼前這個笑眯眯地跟著他們一起過來的學子連名字都沒告訴他們。

“我姓楚,你們就叫我楚兄吧。我也還不知道你們的名字呢。”

“一個名字也值得藏著掖著?你這人忒不爽快了!我叫祝峰,他叫朱明越,你可只能叫他老朱。他是吳光,你可以叫他阿光。他是姜顯,我們都叫他四郎。”祝峰顯然是個話多的,先前還鄙視楚辭不肯告知名字,後頭就把他們幾人的名字噼裏啪啦地全說了。

“各位幸會幸會。我的名字,你們明日就能知道了,到時候可不要太驚訝啊。”楚辭神秘一笑。

“姓楚的?”祝峰和其他人對視一眼,京城有什麽顯貴人家是姓楚的嗎?他們想了一會,心裏覺得楚辭的父親大概是某個剛調回京城任職的封疆大吏吧。

楚辭和這群毛孩子坐在一處聽了幾出戲,聽得他直想打瞌睡。說實話,在音樂這方面,楚辭從來都是沒有什麽欣賞細胞的。

那幾個毛孩子也有些興趣缺缺的樣子,他們靠在椅子上,一邊喝茶,一邊吃點心,偶爾跟著下面的戲腔晃動一些腦袋,臉上流露出一種蒼白空洞的表情。十五六歲的少年能有多喜歡聽戲?他們只是不知道該怎麽打發時間罷了,只能學著外面那些紈絝子弟,終日窩在戲園子裏面,外界之事一概不理。

……

“啟稟陛下,溪縣水患已經逐漸退去,當地百姓也已經開始以工代賑,重建家園了。”

“各位愛卿辛苦了,這些天起早貪黑處理這些事,明日就允你們休沐一天,不用來上朝了。”天和帝看著工部戶部這些官員兩眼黑青的樣子,心中也有些不忍。

“陛下您才是最辛苦的,既要治理水患,又要處理其他事務。您為國為民,如此兢兢業業,我等又何敢言累呢?”戶部尚書道。

“哈哈,治理水患一事,全靠狀元郎那篇文章,朕還要想個賞賜給他才是。如果朕沒記錯的話,當年治理雪災的文章上,似乎也注了他的名字。如今想來,可能當時的文章,也是出自他手吧。”

“恭喜陛下得此良才,此實乃陛下之福運也。”工部尚書立刻說道。

“哈哈,這狀元郎於此事上,確實有幾分建樹。對了,狀元郎可去了翰林院?馬上便是端陽了,讓他擬篇祭文出來。”

“這,臣等近日為水患之事煩憂,倒是沒有注意狀元郎的去向。此事乃是吏部所管,不如陛下把吏部尚書召來一問便知。”戶部尚書提議道。

別說他們是真不知狀元郎的去向。便是知道,也不能說啊!皇帝都是多疑的生物,若他哪天回想起來,必會想,好啊,你們一個戶部一個工部管的倒是寬,連朝廷委派官員一事都要插一手!你說他們到時候冤不冤?

果然,皇上也沒生氣,只推說今日晚了,明日早朝後再把人留下來問一問。

第二天,吏部尚書戰戰兢兢地留下來,聽聞陛下是問這個事,便暗自松了一口氣,讓人將這屆派官的名冊送了上來。

名冊最上方,寫得便是楚辭之名。跟在他後面的,卻不是翰林院修撰,而是國子監司業。

“他怎麽去國子監了?”

吏部尚書解釋道:“這是狀元郎自己選的去處,微臣聽下面的人說,狀元郎似乎是想要效仿先賢,桃李滿天下,故此才選了這個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