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扣分(第2/2頁)

正在他思考的時候,那邊的鈴聲響了起來。周尚書笑著舉牌,上面果然是大魏二字。

“請大魏學子作答。”

搶到題的四號是韶山書院的學子孟遠章,他站起來後,大聲地回答道:“十三天半可以到達。”

楚辭眼裏流露出一絲可惜,果然錯了呀!不過,他心裏雖然替他們可惜,一來就碰見了這種坑人的題目,但面上還是端著訓練有素地笑容說道:“請出示正確答案。”

太監端著題板上前,上書“無解”二字。

“很遺憾,大魏學子答錯了,請扣十分。”

不僅答題的學子懵了,下面的人也一樣,“為什麽,我算了也是十三天半,怎麽會是無解呢?”

“是啊,莫不是答案出錯了?”

蒙舍的參知政使霍華坐在位置上,心裏得意洋洋的,他就知道這一題除了蒙舍其他兩國都不可能做對。即使被他們搶先,也只有扣分的可能。這就是大魏人常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吧?有人質疑,自然要人解答,到時候他們蒙舍的學子又可以露一次臉了。

楚辭見下面聲音嘈雜,便走到台子的一側,在上面架著的一面鑼上用力敲了一聲。

“請大家稍安勿躁。此題為蒙舍國所出,答案應該是沒錯的。”楚辭等大家都安靜下來後,方才說話。

“可,為什麽是無解呢?”

“大家有所不知,根據《異國志》的記載,烏圖魯山和印加山中間隔著一條榴花江,這江有幾十丈寬,上面沒有架橋。每到春季,江水暴漲,船只根本過不去。往來者都會避過春季漲水的這段時間,待夏季淺水期才會過河。題中特意提到了春季這一條件,那麽前面無論說了什麽,都是沒用的。故而此題——無解。”

這題純粹就是坑人了,所以楚辭也不準備讓他們的人解釋,而是自己給出解釋。

霍華驚訝地看著楚辭,沒想到他連這個也知道!底下的官員和學子們也是一臉恍然大悟,怪不得呢,要是楚司業不解釋,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題的緣由。

“讓我們再看看比分,目前蒙舍二百三十分,越析、大魏各二百二十分。現在是第三題,大魏聖武皇帝曾頒下聖旨,改寒食為清明,人們在這一日告祭先祖,慎終追遠。但在古時,清明前一日方才是寒食節。請問,這寒食節是因誰而來,此人身上有何典故。開始搶答。”

大魏之前扣了二十分,這時已經不敢貿然作答,在楚辭說完題目之後,他們確定自己一定能答對才去拉鈴,結果就被越析國搶先了。

“寒食節是因晉國介子推而來,此人乃是晉公子重耳的隨臣,流亡途中,公子重耳腹中饑餓難耐,此人“割股奉君”,救了公子一命。而後此人隱居山中,焚山而死,這才有了寒食節。”

越析學子答對題加分後,楚辭也照例讓他介紹了一下自己,給了他展示才華的機會。

之後,楚辭又報了一次分數。這次蒙舍和越析各積二百三十分,獨獨大魏落在後面,與他們還有十分之差。

大魏的官員和學子們都有些著急了,就連坐在最上首的天和帝,沐浴其他幾國使臣的目光下,都有些坐立不安了。

偏偏這時,還有人要來火上澆油。

“大魏皇帝陛下,貴國學子今日似乎有些精神不振啊?明明前段時間,他們與我國王子發生口角之時,還是振振有詞的。”九銖右相尚全說道,前不久發生的那件事還記在他心頭,那時他忙著和別國使臣建交,便讓三王子自己出門,誰知道……他心中既惱怒於泰阿蠻的愚蠢,又覺得大魏簡直欺人太甚!此刻見大魏吃癟,他自然是要笑話兩句的。

浪穹和昭祈素來看熱鬧不嫌事大,也跟著拱火,一個說“久聞大魏學子文采風流,眼下看來,似乎是徒有虛名啊”,另一個說“話也不能這麽說,剛剛簡單的題目還是答得挺好的,許是這些題太難了吧”。

其余幾個小國不欲起爭端,任由他們說什麽,都只坐在一旁微笑不語。

天和帝心裏一股火不好發出來,生氣吧,顯得他沒風度,不生氣吧,怎麽可能不生氣呢?!明明只相差了十分,被他們這樣一說,倒好像天上地下一般了,實在是讓人惱火!

不過,這些學子到底怎麽回事,一個個的不都是選的才能出眾的嗎?怎麽幾次三番的扣分?還有楚辭,剛剛誰在他面前保證若無意外,一定能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