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天安人和(第2/3頁)

王皇後見她行事越發不像樣子,便和嘉佑帝進言,說是膝下空虛,想要將四皇子過繼到自己名下,讓他成為名正言順的嫡子。

嘉佑帝自然求之不得,一口便答應下來,然後很快就讓欽天監選好了日子,舉行典禮將皇四子上了玉牒,成為大魏朝第二個嫡子。

慈妃眼看著板上釘釘的太後之位被搶,整個人都瘋了,她於某日請安過後,拔出簪子刺傷皇後,終於被關進了冷宮之中,遇赦不赦。

嘉佑帝雖不想這樣對待四皇子生母,但安撫皇後和她背後的勢力顯然更為重要。皇後遇刺之後,終日驚懼不已,致使頸間傷口久久不能愈合,於嘉佑三十九年冬,撒手人寰。

皇後之死是為國喪,民間以日代年,需為皇後守孝三日,身為皇後玉牒上唯一活著的嫡子虞續,卻需要守孝三月。每日需晨起奉香燒紙,而後跪哭母靈兩個時辰,方才能離開靈堂,而且守孝之時飲食要素淡且少。

皇四子從小受大儒們熏陶,是一個至純至孝之人,他對皇後娘娘深感愧疚,因為他明白若不是他的母妃犯上,皇後不可能死。所以每日盡了孝道之後,還手寫祭文十篇於靈前焚燒。

不過月余,虞續原本圓潤可愛的小臉便已瘦的不成樣子。嘉佑帝有心讓他不要再繼續,卻被他以各種理由拒絕。嘉佑帝也看出皇後娘家原本責怪的態度有些松懈,便也默許由他這樣做了。

十二月底皇後出殯,皇四子虞續披麻戴孝扶靈十裏,不僅讓皇後娘家終於釋懷,也在文武大臣面前樹立起一個至純至孝的形象。可是,他自己卻感染了風寒,當晚便高燒不止。

宮裏的太醫輪番守夜,京城所有寺廟和道觀都安排了人誦經禱告。嘉佑帝大赦天下,所有犯人罪減一等,以求皇四子能轉危為安。可惜的是,皇四子到底還是沒能救回來,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宮裏便又傳來了喪鐘。

嘉佑四十一年春,皇四子薨。

又是風寒,誰也沒想到,只兩場小小的風寒,竟會使偌大的皇朝陷入這種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皇四子的葬禮無比隆重,這耗費了嘉佑帝和大臣們無數心血培養的孩子,是以太子之禮下葬的。

嘉佑帝先喪妻後又痛失愛子,經此打擊也重病了一場,從此,身子骨就不復往常,而且,他當年求醫問道之時難免要服用一些丹藥,在這些東西的作用下,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皇二子虞紹,當時的敬王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臨危受命,肩負起整個大魏王朝。

在溫太傅等忠心臣子的輔助下,虞紹總算度過了最艱難的那段時間。他兢兢業業,勵精圖治,讓那些原本不太看好這位一直以來表現平庸的敬王的臣子們刮目相看。太醫院也是比任何人都重視這位敬王的身體,平安脈一日三請,吃的東西也都是用溫補的食材燉煮而成,絲毫不敢怠慢。許是因為如此,虞紹的身體竟比以前好轉了許多,總是青白的臉上也出現了幾絲紅潤。

嘉佑帝見此情景,心中倍感安慰,原本因為擔心後繼無人的郁卒之氣逐漸散去,身體也慢慢好起來了。

可是,嘉佑四十二年冬,漠北的那場大雪,將原本有些好轉的嘉佑帝再次拉入深淵,幾夜之間,死傷無數,朝中動蕩不安,群臣紛紛上奏,懇請臥病在床的嘉佑帝頒布“罪己詔”,懇求上天施恩。

二皇子虞紹為了災情不眠不休,身體每況愈下,幾日下來,氣色竟比嘉佑帝還要難看一些。

病榻之上的嘉佑帝心如死灰,他回顧了一下自己這一生,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是個失德之人,不然的話,上天怎麽會如此對他?自他繼位之日起,大魏上下天災不斷,致使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他誕下的皇子,身體好的活不久,活得久的身體孱弱難擔大任,這是天要亡他虞皎啊!

怒急攻心之下,嘉佑帝只來得及留下最後一封詔書,便不省人事。之後的這段時間,他偶爾也會醒來一兩次,但通常都是用渾濁的雙眼看看眾人,嘴裏叫著“續兒”和“純兒”便又昏睡過去。

虞紹心中難過,但他也早就認清了父皇對他從未有過期望的這件事。不知是不是嘉佑帝的病情激發了他的鬥志,虞紹的身體撐過了這次危機,他先代替父皇頒下了罪己詔,而後又得禮部尚書獻策,成功治理好漠北雪災一事。

嘉佑四十三年二月,嘉佑帝駕崩,二皇子虞紹上位,改國號為天和元年,意為天安人和。

……

天安人和又怎麽樣呢?還不是受人轄制?他便是想管,也有心無力!

天和帝明知左右二相結黨營私,互相攻訐,可是不論處置哪一方,都只能落得一家獨大的後果。若兩方都處置,群龍無首之下,兩方的人馬必將更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