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已成定局(第2/3頁)

左相嘆了口氣,接著說道:“嘉佑三十年時,提學道上報閩地府學十三所,縣學一百三十四所,各地書院私塾九百六十余所,當年二甲之中,閩地一處便占三人,可謂是學風盛行。現如今,府學縣學雖數目不變,可入學人數卻逐年減少,今年閩地常平縣學之中,竟只有區區二十余人入學,各地書院私塾更是落魄,如今只剩四百余所,大部分還是勉強支撐的。”

“竟這般嚴重了?”天和帝大驚,“溫太傅,此事你可知曉?”

溫太傅點點頭,說道:“因提學道還未將大魏上下各省數目整理出來,所以臣還未上折奏報,不過閩地的書院數目正如左相說的一樣,較之往年又有減少。只不知,左相大人是如何知曉的?”

左相肅立在大殿中央,對於溫太傅的意有所指的話無動於衷。

“南閩教化水平落後,眾愛卿可有良策解決此事?”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南閩商賈眾多,雖不至於是窮山惡水,但這富貴刁民更難以對付,他們不通文教不懂禮儀,長此以往下去,南閩必然會成為危害大魏的毒瘤。

“這……”

朝臣們面面相覷,這南閩之事非一日之寒,要想解決自然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達成的。

閩地一直都是以窮困潦倒出名的,在嘉佑朝時,這閩地巡撫每年都要上折請求朝廷派下救濟糧,方才使此地百姓不至於餓死。

嘉佑帝為此頭痛不已,而後在大臣的建議下,開通了閩地與周邊列國通商的海禁,百姓們多了一條生路,自然也不會像以往一樣只想著朝廷的救濟糧過日子了。

可是通商帶來的不僅僅是富足的生活,還有觀念的轉變。之前閩地雖窮,可讀書之風盛行,人們都希望通過入仕而改變命運。可通商之後人們發覺,培養一個讀書人遠不如將這錢拿去做生意來得更快。

朝廷欣慰於南閩不再依靠救濟過日子,卻忽略了這背後的隱患。直至今日左相將十幾年前的數據和今年的拿出來對比,眾人才驚覺百姓們的心態轉變如此之大。

天和帝見眾人沉默,便問:“難道我朝中竟無一人能解決此事嗎?”

“回稟皇上,臣認為,此事需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前往南閩等地講學,讓老百姓們有所頓悟。”

“臣認為,光是講學還不夠,還要讓南閩那邊的提學司和縣衙一同出面遊說百姓,還要再多興建一些私塾。”

“……”

大臣們陸陸續續出了很多主意,但這些主意聽起來卻都不是特別靠譜。南閩百姓依靠經商養活自己,在他們眼裏,商道顯然比儒道更加靠譜,他們的觀念哪是大儒去講幾次學就可以扭轉的呢?

天和帝聽了他們的主意,臉上卻始終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

“左相,此事是你調查的,你可有想到解決的辦法?”他決定還是聽一聽左相的,關鍵時刻還是老臣靠譜。

“啟稟皇上,老臣日思夜想,始終不得其法。”左相說道,天和帝剛露出些許失望的神情,就聽左相又說,“老臣雖沒想到辦法,但卻想起個人來,此人才智過人,善出謀劃策,若皇上將他召來一問,八成能想到好辦法。”

“左相就別賣關子了,你說的這人到底是誰?他如今身在何處,朕馬上命人去傳他進宮。”

“皇上不必著急,此人正是國子監司業楚辭!”

“楚愛卿?”

“對,就是他。楚司業這段時間的表現相信大家也都看在眼裏,他能說會道,行事穩妥有主張,新奇想法更是層出不窮,不到幾個月的時間,便讓京城上下都對他贊不絕口。若說有人能解閩地之危,那麽此事一定非楚辭莫屬。”

左相說得信誓旦旦,天和帝心中一動,還真有點被說服了。

“你的意思是,讓楚辭過來出謀劃策?”

“不止如此,老臣的意思是,讓楚辭親去南閩省,治理此地不良風氣。不然的話,他就算出了主意,下面的人不能領會其意也是枉然。”

“這……”把楚辭派去南閩省?

“皇上,楚辭可是你親自任命的上書房講師啊,每逢二、四、六這幾日,他都要為皇子講學,若去了南閩省,歸期渺渺,恐耽誤皇子的學業啊!”溫太傅立刻站了出來,眼下大皇子越來越不像話,不知為何,他心裏就是覺得,也許楚辭的育人方法能對他奏效。

“這……”

“皇上,其實此舉也是為了大皇子著想。據臣所知,大皇子與楚辭素有嫌隙,兩人勢如水火,此次構陷之事就因此而起。皇上也知道大皇子殿下的性格,他本就對楚辭頗有微詞,如何能聽從他的教導呢?任他為講師,不過更激發了大皇子的怒意罷了。敢問皇上,是否每次你在大皇子面前提起楚辭時,他都是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