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回家(第4/5頁)

“阿辭,你的意思是?”

“我們不妨順著他,他不是想出城嗎?咱們就成全他!”楚辭勾唇一笑,這人畜無害的樣子讓許征都有些發毛了。他這個弟子啊,春秋都要治成精了……

第二天早上,兩邊的城門貼出告示,說由於此案一直不能告破,封城也不是長久之計,故從今日起開始解禁,百姓們可以像以往那樣,自由進出陽信府城。

在開放城門的那天傍晚,賴二就在城外三裏亭處被緝拿歸案。那時,他身上還有偽裝,幸而那些衙差們都將他的長相記得清清楚楚,這才沒讓他逃脫了。

轟動一時的鐘家滅門案就此告破,許征判了二人斬立決,案宗和口供等東西已備好,就等著送到刑部,再由刑部復審之後發文批示,同時任命監斬官,才可行刑。

許征在期限內破了大案,得到了巡撫大人的大肆贊揚。許征也沒有貪功,他直言此案全有賴於楚辭的幫助,能告破此案,他功不可沒。巡撫大人是知道楚辭的,恰好他在京城的靠山對楚辭印象不錯,所以巡撫大人呈了一份折子上去,遞交到刑部尚書的手上。在奏折中,他將楚辭誇了又誇,就差說他就是再世包青天了。

刑部尚書接到奏折時還以為只是普通的折子,沒想到打開一看竟是一宗離奇大案。他將整個案子完整看下來後,對破案之人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再往下看,他發現了楚辭的名字,頓時心裏有些驚訝。這楚司業年紀輕輕,不僅才智過人,善於育人,就連這破案方面,他也有涉獵,真是了不得啊!想到皇上對楚辭的重視,刑部尚書決定,明日早朝之時,他一定要把這個案子拿出來說一說,順便誇一誇這位楚大人。

……

第二日的大朝,朝中所有六品以上京官均要上朝聽政。

當天和帝坐下後,六部大臣紛紛發言。

禮部尚書將今年國子監通過廷試殿試的名單列了出來呈給天和帝,天和帝接過一看,這上面有好幾個就是當初三國文會的預選人,當時楚辭說他們品學兼優,日後一定會成為大魏朝的棟梁之才。天和帝想到楚辭,心裏唏噓不已,看過之後便讓吏部尚書給他們分配好崗位。

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退下之後,戶部尚書又站了出來,他將擬好的關於太常縣開通港口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計劃書遞了上去,這份計劃書是褚英按照楚辭的設想寫出來的,天和帝打開後,一眼就看見了署在下面眾多名字之中楚辭的名字,他也沒心情再看下去,抱著對楚辭莫名的信任感。天和帝點頭批準了這份計劃書,然後又命工部尚書上前,讓他們配合戶部行事。

這二部退下之後,刑部尚書又上前來了。他將發生在陽信府的大案說了一遍,其中又不免提到了楚辭的名字,他便將楚辭誇了又誇,其中好些詞語,都是照搬西江巡撫折子上的。

天和帝在龍椅上面有些坐立不安,他突然覺得,把楚辭派到南閩省去治理學風,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這樣的人才不留在身邊,反而打發的遠遠的,任誰也幹不出這事啊!

距楚辭離開已有月余了,這一個月裏,天和帝竟然覺得京城有些無聊了。再沒有一個新鮮主意層出不窮,口舌又伶俐的臣子能讓他在繁重的政務之余放松一下了。而且自他走後,朝堂之上又恢復到以往沉悶又無趣的樣子。

楚辭這個人雖然只在京城當了大半年官,可是留給大家的東西卻多不勝數,他用這些東西強勢地在人們心裏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想忘記他都難。就像今天上朝一樣,六部之中,有三部的折子都和楚辭有關。

待刑部尚書回到位子上,又一個聲音響起。天和帝本以為這次總和楚辭沒有關系了,但沒想到,還是和他有關。不過,是和他被指派去的地方有關。

“臣,有本要奏!”兵部尚書跨了出來。

“準奏!”

“近日閩地水師在巡防周邊海域之時,發現了一些沒有大魏和周邊列國標志的船只,這些船只俱是兩頭尖翹,行船時速度十分快,一看見我大魏軍船便繞道,這麽久了,竟一直不能查探清楚他們的底細。”

“竟有此事?”天和帝臉色凝重,“他們的衣著打扮也看不清嗎?”

“這些人十分小心,在距離軍船很遠的地方就會掉頭。軍船也曾追過幾次,可每次都會讓他們逃脫了。”

“給祝威去信,讓他這段時間加強巡邏,莫要讓人趁虛而入。這群人來歷不明,恐對我大魏不利啊。”

“是。聖上,還有一件事,恐怕也與他們有關。”

“何事?”

“近日閩地多個靠海的村子都有水匪的痕跡,被劫的村子輕則破財,重則被打成重傷。此事本該由當地縣衙處置,可這事就發生在閩地水師發現這些船只之後。所以閩地水師元帥祝威懷疑,此事與他們脫不了幹系。”